扎根后山的“土豆书记”王鹏
内蒙古新闻网  19-12-10 11:34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我今年一下子卖了5万多斤马铃薯,每斤比市场上收购多1毛钱,收入3万多元。真得感谢王书记帮忙。”10月23日,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村委会碾房村民寇渠高兴地告诉记者。

  寇渠口中的“王书记”叫王鹏,是银号镇银号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原是包头市公安局的一名刑侦干警,2016年被派到银号镇银号村村委会当驻村第一书记,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难题。今年,寇渠自家产的土豆质量很好,但苦于没有销路,土豆收入并不高。王鹏知道后,马上到寇渠家中,帮他联系,进行宣传推销。

  银号镇银号村地处大后山地区,交通不便,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村民基本都是老弱病残没有劳动力。王鹏到村民家走访时发现,这里的农民们每年都种很多土豆,一部分出售、一部分自己留着慢慢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陆陆续续处理掉,很多农户都渴望他能帮忙销售些土豆,变钱补贴家用。王鹏看着村民们为土豆销售发愁时,他也急在心里,便积极联系市公安局及下属单位推销农产品,四处找熟人帮忙推销产品。

  王鹏的努力和真诚更是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豆书记”。在王鹏的努力和单位领导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今年短短15天时间,为银号村20多户村民销售了将近26万斤土豆、3万多斤葱、黄芪饮片1000多斤。看着堆在家里的土豆等农副产品全部换成了钱,不少农户拿着王鹏送来的钱都激动地落下了眼泪,握着他的手感动地说不出话来。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王鹏累计共为银号村上百户村民销售土豆50多万斤,黄芪饮片5000多斤,其他农副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他对村民们的关心,具体到了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上。吕天仓渠村贫困户王大连患有脑梗,生活不能自理。王鹏在入户时发现他住的那间房子台阶高1米多,每次推着进出,很不安全。于是就帮助他们在房子的台阶上修建了一个斜坡,现在推着轮椅进出安全多了。

  天义公村村民安明反映,昆都仑河天义公段由于夏秋两季的山洪,两侧多处塌方,严重影响村民的耕地。王鹏迅速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到达现场,经过商讨,王鹏用单位的扶贫资金给该段做50米护洪坝,确保了农民的农田不受山洪威胁……不论是村民家中有困难,还是村里出现险情,总能看到王鹏忙碌的身影,村民们也纷纷夸他是个热心的驻村干部。

  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伟说,王鹏自驻村以来,认真负责,不辞辛苦走村串户,在推销农产品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把小事做细,把大事做实,王鹏是真心真意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记者 杨帆)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