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心、用情完成党组织交给的精准扶贫任务”。这是曹润亮再次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时立下的“军令状”。
曹润亮今年57岁,土生土长的化德人。他1999年任公腊胡洞乡民主村小组长,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当选为民主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民主村进行换届选举,他成功连任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他任职以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把贫困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千方百计释民惑、解民难、排民忧,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赢得了群众广泛的点赞和大力支持。
坚定信念,共树群众“风向标”
“其身正,不令而行”。曹润亮牢记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低,他深感自己知识不足,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平时的工作中,严于律己,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村支部组织全村党员进行学习强国学习,并建立“支部学习交流群”,个人也可以利用学习资料自学,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多的实际,建立信息联络,进行沟通学习,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又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支部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将每月的15日固定为党员学习、组织义务劳动、扶贫济困等活动。认真完善“三会一课”制,抓住主题党日活动的学习机会引导党员干部自我剖析检查,查找思想问题,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解决过去农村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真正让农村党员成为群众办事创业的“风向标”。
精准扶贫,实现群众“致富梦”
曹润亮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扎根农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子人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模式,率先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同时,他全力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在精准识别之初,严格按照识别流程,认真摸底,逐户核对,精准识别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在后续工作中,依靠娴熟的表达能力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面对面的与群众交流沟通,结合实际,对症下药,分析致贫原因,研究帮扶措施,详细制定产业扶贫措施以及帮扶方案,做到一户一策,全村62户贫困户稳步脱贫,民主村实现整村脱贫。他经常告诫自己“贪污精准扶贫政策比贪污金钱更可怕”,为了使贫困户了解更多的精准扶贫政策,他的足迹踏遍了民主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针对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反复宣传基本医疗、教育、金融、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家庭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同时,他积极为民主村引项目、争资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改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目前,全村硬化道路7.5公里,新建马铃薯储窖1座,新打机井2眼,新建文化广场1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所,为96户村民申请危房改造,为全村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新建脱贫车间,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等。针对因病致贫的家庭,针对村民实际情况,重点宣传党的基本医疗政策,使其明白健康扶贫就医须知及流程,即:“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住院就医报销比例较普通居民高出5%”等,使其充分体会到党扶贫政策优越性,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危房改造,落实群众“安居梦”
“做工作一定要认真,只有用心、用情去做,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多年来,我一直把“用心、用情做事”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这也是我做事的风格,曹润亮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曹润亮极端负责落实脱贫政策,体现了勇于担当的态度。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贫困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千方百计释民惑、解民难、排民忧。党的政策好呀!我的房子再也不漏雨了,就连“家中的灯泡都给我们安装好了,多亏曹书记做我们的工作……”曹祥激动地对笔者说。像曹祥这样搬进新房的不在少数。当初群众改造的激情不高,曹润亮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危房改造的积极性,通过发放《危房改造明白卡》、村村响、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宣传,对改造对象、补助标准、改造标准等进行逐一讲解,确保政策家喻户晓、宣传全部到位。在乡政府开始危房改造时,他积极主动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本村实际,争取到危房改造名额96户。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程开工后,有位工程老板想通融通融关系,他婉言谢绝。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每户危房改造工程严格把关,在推进工程进度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曹润亮深深知道要求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村民郭玉新房建好后,还住在自家的老房子里,不愿拆除空心房,他先做亲朋好友的工作,把自己和亲人家的拆除后,再做群众的工作,群众看在眼里,自然消除误解,如期拆除,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志智双扶,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他带领村干部深入开展了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对于那些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防线就更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曹润亮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注重扶志和扶智道理,注重加强对贫困户的志智双扶教育,广泛宣传致富典型,通过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贫困户黄建兴的致富信心,引导其转变“等靠要”思想,鼓励其增强信心,激发出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使其真正懂得,要想尽快摆脱贫困局面,只有在政府扶贫政策帮扶下,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汗水和不懈的奋斗,才能尽快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日子过得一年更比一年好。他配合包扶单位干部开展送温暖、节日慰问和经常性走访等活动,送去温暖和关怀。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他先后邀请了县农牧和科技局专家以及职业高中李淑兰、苏小红老师为在村种养殖大户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5期,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他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户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经验,组织贫困户进行学习培训,邀请种养殖大户、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确保了民主村能够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于2016年顺利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曹润亮同志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重任和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付出就有收获。在曹润亮同志的努力和带动下,民主村的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63户138人下降到2019年的1户2人,减少了62户136人。贫困发生率由13.8%下降到0.15%,减少了13.65个百分点。村集体经济由零变为2019年的10万元以上。民主村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村民们正奋力迈向小康社会,全力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硬仗。 (李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