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引领、集体经营、农户入股、全程托养、利益联结”,走进察右中旗土城子乡补盖村肉鸽养殖场,几组抢眼的标语映入眼帘。“去年,我们深入调研后,去丰镇一家私人养鸽场学回了养殖技术,办起了肉鸽养殖场,那些标语就是我们的经营模式。”李涌告诉记者。
2018年6月,察右中旗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涌,被派往补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农村一线全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上任后,他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走遍了每家每户,知村情,解民意,详细排查比对,分析原因了解需求。通过一个月的充分调研,他掌握了补盖村的致贫原因,也找到了工作着力点。
支柱产业缺乏、基础产业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这是补盖村长远发展的瓶颈所在。李涌和村两委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四处“求医问药”,拟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为补盖村建起了肉鸽养殖场和林果园。
2018年,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向养鸽场引进美国香鸽、比利时银王鸽1000羽。养鸽场采取“支部引领、集体经营、农户入股、全程托养、利益联结”的经营模式,确保村民能够受益。
“现在总股本500股,贫困户入股68股,一般户入股82股,其余为集体所有。这些鸽子年可生产优质乳鸽10000羽,产蛋15000枚,每年可实现纯利润5万元,还能够解决5个贫困户的就业。”李涌兴奋地告诉记者,肉鸽和鸽蛋有很好的销售渠道,不愁卖,而且明年要扩大规模,不仅养殖场可以寄养,村民也可以买回家自行养殖,养殖场一并负责销售。
冬天来临,气温下降,养鸽场没有供暖设备,肉鸽产蛋和孵化产量下降。李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向单位协调,争取到资金1.5万元,目前正在给养鸽场安装暖气设备。
除了养鸽场,他还向上级部门争取到20万元资金,利用村里的荒山、荒地建起了80亩的林果园,种植果树2700株,安装地埋管1490米、网片围栏1600米。李涌介绍,将来林果园将采取立体生态“经济林果+林下”的发展模式,预计每年可实现收入10万元,吸纳12个贫困人口季节性就业。
这几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效,让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争当贫困户”的不正确思想。为此,李涌在村里组织了多次“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活动,他积极协调各部门,争取到一万多元资金,对村里的脱贫之星,以及能够做到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环境整洁的村民进行了表彰。更值得一提的是,补盖村还创建了“爱心文明奖励超市”。
2018年11月,在李涌的积极争取下,在察右中旗旗委宣传部、土城子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补盖村“爱心文明奖励超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超市保障资金有20多万元,配备6万多元的货物,每月开放一次,进行积分换物,截至目前已兑付26次。“爱心超市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以前有的村民觉得贫困户享受那么好的政策,争得想当贫困户。现在勤劳、善良、孝顺等善行美德,都能积分换物。特别是李书记还创新性地将‘学习强国’积分纳入超市积分兑换范围,‘学习强国’100分可以兑换10分的超市积分奖励。”补盖村村主任石虎毛告诉记者,村里52岁的党员魏美成,是“学习强国”的重度用户,如今已有积分10000多分,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的大政方针,还可以兑换超市奖励。
此外,在爱心文明奖励超市运行过程中,李涌还探索出一系列的激励举措:为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环境,治理脏、乱、差,提倡村民捡拾废弃地膜,以旧换新,每2公斤废弃地膜可兑换1公斤新地膜;有养殖条件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等价的种鸽、鸡、兔、羊、猪等牲畜;为提升耕作效率,提高农田亩产量,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获取积分,兑换等价的农机具、农药、化肥等物资。
除了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建立爱心文明奖励超市这样的“大事儿”外,李涌还全力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件“小事儿”,极力帮助老百姓解决遇到的麻烦。
2018年6月27日,外出乌海打工的村民韩海宽突发脑梗,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垫付医疗费用17万元,其女儿也即将上大学需要准备学费。李涌从村民口中听说了这件事儿,立刻与察右中旗民政局、土城子乡民政所协调联系,仅用两天时间就为韩海宽申请办理了低保,并为其女儿争取了教育扶持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村民何玉叶,丈夫去世多年,女儿大学在读,经济来源少,生活困难,难以支付女儿上大学的费用,他知道情况后,和村委干部共同努力争取,协调乡民政所为他办理了低保,帮助其女儿圆了大学梦。
80岁的村民李根亮,老伴外出看病,家里没人照料,李涌三天两头跑到他家里,买点吃的喝的送上门,看看火烧没烧、炕热不热……
“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一年多,虽然时间不长,可李涌却真正把热情和辛苦投入到了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中。他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辛苦逐渐转化成了补盖村发展的动力,转化为了老百姓心中对共产党干部的满意度。(记者 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