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她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上三尺讲台,用满腔的热情面对草原上质朴纯真的孩子。她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将青春、热血和汗水都挥洒在了这片挚爱的土地。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新左旗阿木古郎第一中学教师金荣。
1993年,金荣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来到呼伦贝尔盟新左旗乌布日宝力高苏木中学,当上了一名初中教师。她洋溢着青春的笑脸,用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一干就是7年。2000年,她调到新左旗阿木古郎第一中学。
在从教的26年里,金荣做了18年班主任。她始终用爱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2004年,班里来了一个名叫巴雅斯的学生,是一个经常惹事打架、不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的“好汉”,很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金荣了解到,父母离异这件事,让年仅14岁的巴雅斯一直无法接受。为了帮助巴雅斯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她组织了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巴雅斯完成作业,并在班会上表扬了他的点滴进步。在大家的帮助下,巴雅斯逐渐敞开心扉,开始关心班级的事情,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经过不懈的努力,巴雅斯中考数学取得了111分的好成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
26年来,怀着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爱心的金荣,从来没有因病休过一天假,没有因私事耽误过一节课,就像一个忠于职守的哨兵,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她会一丝不苟地备课,研究名师的教法,直到满意为止。尽管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她还是会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精心设计教法,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力求使每节课都向示范课、优质课看齐。
无论学生的数学基础如何,她都能为其找到进步的切入点,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金荣意识到,一线教师参与教科研是非常必要的,要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主动积累知识是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积累。金荣说:“一位老师如果不善于抽出时间学习,不充实自己,教育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无论多忙,我每天都会找出小段时间来读书,哪怕只是5分钟、10分钟,哪怕只有一页内容。”正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奠定了她教育教学的基石。多年来,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1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内蒙古教育》《阿拉腾文都苏》等杂志上发表。作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她积极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引领作用,多次在旗、市、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多次送课下校,承担自治区、市、旗示范课任务。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6年的勤恳敬业,让金荣更清晰了自己的“坐标”——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把自己的毕生心血献给牧区的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她说,要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好自己的职责。(见习记者付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