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故事】小东街之奎星阁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4 09:56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市旧城有大北街、大南街和大东街、大西街四条大街,对应的有四条小街。小北街在大北街西面,平行于大北街;小南街在大南街南边,从皮裤裆巷往南延伸至小什字,是大南街的近似直线的延长;小西街是大西街西头南拐一点后直线向西,也勉强可以说成是大西街的直线延伸;唯独小东街和大东街是既不平行也不是延伸,而是从右边斜支出去,形成一条由西北向东南的道路,和圪料街东口相交于小召西部,且不是直路,虽不像圪料街那样“圪溜把弯”,但也可用斗折蛇行来形容。

  从小东街北口南行,至小召后街西口,基本上就走了小东街的一小半了,为了叙事方便,笔者把它称为小东街北段,旧时有两条小巷即会仙楼巷和奎星楼巷就在这一段,后因其巷短小,均并入小东街了。在上世纪80年代,会仙楼这条小巷还存在,只是不单独命名了。会仙楼很像个饭庄的名字,如聚仙楼、福仙楼等,但那时已看不出有饭庄的遗址或痕迹了。

  至于奎星楼巷,上世纪80年代就找不到这条巷子了。尽管笔者儿时经常来这一带玩耍,但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出小召后街西口,稍靠北一点原来是小东街小学,从坐北朝南的大门望进去,曾见有一座塔形古旧建筑物。这难道就是奎星楼(民间亦有人称魁星楼)吗?莫非奎星楼巷是因历史变迁等原因成为现在的模样了吗?因为有关史料上仅仅说奎星楼“在小东街”,至于具体方位在什么地方则语焉不详,故难以考证。不过坊间倒是有过这样一种传闻,即小东街小学前身曾是图书馆,再之前是一庙宇。但苦于无文字可考,仍不能确定。直觉告诉我这里即便不是奎星楼遗址,奎星楼巷也应在这附近,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改变了原状而已。正当此时,我的年届八旬的老师石应谨先生、老同学陈秀梅女士及我的老同事张存林先生用他们的人脉,寻找一些了解和熟悉小东街北段的老者,回忆旧时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力图较真实的再现奎星楼的准确位置。经过大量考证,基本上可以肯定当年的奎星楼就在小东街小学或它的附近。当然这还是坊间推断,尚需有关专家、学者和知情人作出权威判断,来解开这个谜。

  笔者从网上找到了这座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奎星楼的旧照片,和我儿时的记忆是一致的:一座砖木结构的阁楼式建筑,底层是阔有三间的大殿,殿顶中间竖起两层八角形阁楼,飞檐翘角,顶端是塔刹,据说是典型的道教风格的建筑。

  我们知道,魏晋以来在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上一直是实行九品中正制,或曰察举制,虽也设置有考试科目,但多数是由各级官员举荐,从权贵子弟中选拔,无论优劣都可做官,而贫寒家庭的孩子尽管品学兼优,也被拒之门外,无缘于功名,实际上堵塞了他们的入仕之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直至隋文帝开创科举考试制度后才得以改变。科举制度允许和鼓励民间子弟通过刻苦学习参加考试来谋取功名,这才出现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十年寒窗苦读书的现象,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谈。隋唐以后,一千多年来科举考试的制度虽然仍有种种弊病和丑闻,但还是有过积极作用的。在我国许多地方和奎星楼同在一起的还有文昌庙,可能是“这关涉文运”的缘故,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文昌庙建在奎星楼的旁边,成为“连体建筑” , 因此奎星楼又被人称为文昌楼或文昌阁。行文至此,笔者忆起前几年,曾回原籍山西汾阳探亲,游览了名称似为文湖公园的一处名胜古迹,几座大殿正在修缮中,谢绝参观;而殿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无比的砖塔,远看此塔巍然耸立,雄伟挺拔,塔刹的顶部酷似毛笔笔峰状,整个塔的造型就像一支巨大的毛笔。走近细看简介,才知道此塔名文峰塔,青砖砌就,全塔共13层计84.97米,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看资料,始知中国古代很多州县都建有文峰塔,乃企盼本地区才俊辈出、科考顺达。这才恍然大悟:这文峰塔应该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如此看来,文峰塔和供奉掌管文运的文昌帝君庙应是同出一脉的!

  据我市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贾勋先生考证,小东街“文昌祠与奎星阁”不仅是呼市有2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而且“是近代归化城一个重要的书院文化发祥地,实际上是整个塞北地区的一个最早出现的文化书院”。所谓书院,是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清末废科举后,大多改为学校。

  我的老师石先生说,从小召半道街南行,通过东、西五十家街衔接处,继续南行,穿过数十米长的龙王庙巷,就到达呼市名泉海窟井。他当年就在这儿的八完小(今清泉街小学)读书。他说,海窟井旁边除有座龙王庙外,旁边还有一座庙,也叫魁星庙,亦称文昌阁,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笔者也曾耳闻海窟井旁有座魁星阁,经查属实。(吴潇)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