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中的医护“夫妻档”
内蒙古新闻网  20-02-14 14:56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我市众多的抗“疫”战士中,有一对医护夫妻一直奋战在疫情的前线。“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医生的使命感告诉我应该为社会做点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想加入这场战斗!”刘海军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心中早已做好了投身疫情防控战斗的准备,妻子朱燕也早早为他收拾好了行囊。

  刘海军说:“我们都是医务人员,更应该做好表率!”

  今年40岁的刘海军,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麻醉师,同时也是我市2019年第四届道德模范、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的会长。记者采访时,刘海军刚忙完了一天的医院工作,匆匆吃了口饭,便赶紧来到蓝天医疗救援协会所负责的隔离小区门口,替换值班人员,“今天晚上7点到晚上11点,是我站岗的时间。”刘海军告诉记者。

  刘海军负责医院门诊和手术室的麻醉工作,工作非常忙,周末也常常加班。疫情期间,有时即便一天完成了16台手术的工作,下班之后他还是会投入到救援协会的工作中。“我们的团队每天负责重点岗位24小时值守、消毒杀菌、相关人员心理疏导等大量工作,天气寒冷,身体疲乏。我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就尽可能地来替换他们,为保障全市人民的健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刘海军的话铿锵有力。记者采访刘海军时,他提到最多的便是“做好表率”“以身作则”等,在一则他和朋友的微信聊天截图中,记者看到刘海军说“我的爱人也在一线,我们随时听候生命的召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何况我还是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更应该起好表率作用!”

  朱燕说:“要把好医院的第一道关!”

  刘海军的妻子朱燕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定点救治医院,朱燕所在的急诊科较平时增加了更多的风险。“来急诊的人员身份很复杂,有外地回来的病人、陪护人员、重症病患……每一位来急诊的人员是否存在感染的风险,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都是未知数。所以,我们科室很多同事都提前将老人和孩子安置好,自己先做好主动隔离,避免感染病毒。”朱燕说。急诊科只有4名护士,朱燕和同事每天都要做好预检分诊、抢救护理重病患等大量工作。做预检分诊时要穿5个小时的防护服,“穿之前要吃好饭,上好厕所,5个小时下来身上的衣服基本都湿透了。”朱燕告诉记者,“但是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好医院的第一道关!”

  春节期间,刘海军写了请战书后,他们夫妻二人便商量好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姥姥家。休息时,夫妻两人通过视频和老人孩子聊天。“以前,两个孩子都喜欢黏着自己,我很担心孩子离开这么长时间会很难接受。”朱燕说,“和孩子视频聊天后发现,孩子变得更懂事了,更能明白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不能亲手抱抱他们,那种心酸无法用言语表达。”说起两个孩子,刘海军有些哽咽,“家里的老人也非常担心我们,但也更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同为医务人员,刘海军和朱燕对对方的工作既理解支持又充满担心,刘海军看到了妻子为自己收拾衣物时眼里的难过,而朱燕也会听到丈夫对自己“做好防护”的再三嘱咐。刘海军和朱燕这对“夫妻档”,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共同筑起守护全市人民的健康防线。(张艳琴)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