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戏台
内蒙古新闻网  20-04-16 10:2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伏龙寺戏台和寺庙建筑群。

色彩鲜艳的壁画。

  古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在这里粉墨登场,剧情曲折委婉,演员水袖轻舞,观众如痴似醉。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老牛湾镇水门塔村南,远远望去,清代伏龙寺戏台和寺庙建筑群立于杨家川河与水门塔沟交汇处的台地上,东为悬崖陡壁,西临滔滔黄河,南望雄伟的明长城。水门塔沟草木茂盛,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

  在古代,戏台大多建在寺庙对面,坐南向北,对着寺庙正殿。这座古戏台便是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垂脊施方形雕花砖,顶部为筒瓦。戏台柱子上的红漆已脱落,戏台山墙上依稀可见某一戏班子在此演出时演员姓名和戏目名称。古寺庙的钟鼓亭、石幢、碑刻等保存完整。寺庙大殿坐北朝南,保存完好。墙上残留的壁画,色彩依然鲜艳。大殿前有一个石碑,上面的碑文十分清晰,由清乾隆年间的举人冯国栋所撰。戏台前、寺院内皆用青石板铺地。

  伏龙寺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后经战火毁坏,又于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760年-1761年)重修扩建。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在寺庙山门左侧筑戏台。戏台建筑面积为59.29平方米,寺庙及其配套建筑面积269.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9.47平方米,占地面积1845平方米。伏龙寺戏台是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完成抢修加固工程。(文/图 记者 阿荣)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