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达人易禾:爱好当生活 活出洒脱
内蒙古新闻网  20-05-07 16:20  【打印本页】  来源:

                                               易禾登顶玉珠峰

  有些人生来“不凡”,易禾就属于这一类。他攀登雪山、下海潜水、徒步穿越……“上山下海”及丈量大地将兴趣与冒险精神演绎到了极致,也证明了自己是一名“户外运动达人”。同时,易禾还有一颗“乌海心”,他以实际行动助力乌海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易禾,本名石林,祖籍张家口,1963年出生在海勃湾。小时候的易禾顽皮好动,尤爱体育。“从小学开始,我就是校队的成员,篮球、排球、田径……各个项目总有我的参与,运动成绩还不错。”易禾说。实际上,普通运动也好,户外运动也罢,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与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特别是户外运动,关键“指标”之外,还要有一些猎奇心理以及冒险精神。而这几方面,易禾均具备。他说:“我的母亲在张家口老家时就是女篮市队的队长,到了乌海,是桌子山矿区局女篮的队长,我的父亲是一名地测工程师,常年在野外工作。现在想来,我应该是受了父母的遗传和影响。”

  1981年,易禾参加工作。工作之余,易禾喜欢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野炊、宿营,也就从那时起,他的心中播下了户外运动的种子。是种子总要开花结果。2009年,远在深圳的“磨坊”户外运动平台在网上发了一条去雨崩村徒步的帖子。雨崩村,一个在徒步圈里如雷贯耳的名字,由于高海拔闻名遐迩,是“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一。骨子里的“不安分”的易禾当即报了名。

  一群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徒步发烧友在昆明集结,大家分头采购了为雨崩村小学孩子们准备的学具,稍作整顿便出发了。雨崩村进村之路非常艰险。艰险到什么程度?“雨崩村位于云南梅里雪山东麓德钦县云岭乡境内,四面群山簇拥,地理环境独特,海拔3000米,仅通过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易禾说,“仅有一条驿道只能徒步或骑骡子,上坡12公里,下坡6公里,中途需要翻越海拔3700米的垭口。这看似不太长的上坡路,却因坡度大、路不好走耗费了我们整整一天的时间。不过,上了垭口则是另一番景象,目之所及,远方的梅里雪山云雾缭绕,愈加神秘巍峨,垭口之下,静谧的雨崩村色彩斑斓,如同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当天晚上,我们到了雨崩村,次日,给孩子们送上了学具,也欣赏了雨崩冰湖、雨崩神瀑等奇景,算是不虚此行。”

  在雨崩村,易禾曾遥望梅里雪山,憧憬着有一天也能站在雪山之巅。后来,他果然梦想成真。2013年,易禾赴四川四姑娘山双桥沟攀冰训练基地,跟随蜀山探险俱乐部的创始人彭小龙学习攀冰技术。“那一次收获颇丰,一方面学到了实用技能,完全可以应付严峻的登山挑战;另一方面,彭老师的环保意识着实震撼心灵,令人钦佩。他爱抽烟,却从不乱丢烟头,他自己专门用防火布做了一个小防火袋,随着携带装烟头。所谓‘近朱者赤’,多年来,我也养成了比较好的环保意识,每回进乌兰布和沙漠,我们都会把垃圾带走。”

  近年来,易禾相继完成“征服”5座雪山的壮举,在玉珠峰,他和老友夏伯渝“并肩作战”,一起进行登山前的适应性训练。说到登山家夏伯渝,绝对是登山界的传奇。1975年,夏伯渝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冻伤,双小腿被截肢。之后的43年内,夏伯渝5次试登珠峰,终于在69岁时登顶珠峰,成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夏伯渝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也使他荣获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当时,夏老师刚刚换上新假肢,登山的过程中,他忍着肢体磨合带来的剧痛艰难攀登,每前行一步,就大喝一声,我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加油。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夏老师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我不惧风雨,不畏困难勇敢向前。”忆往事,易禾红着眼圈说。

  在非洲,易禾与中国第一个实现珠峰、洛子峰连登,且无氧登顶玛纳斯鲁的中国女性登山者简丹联手登顶乞力马扎罗山。“我们午夜12点开始冲顶,登顶后下山,返回驻地已经是下午了,所以说,有十几个小时在路上。这可能是我登山生涯中最累的一次。”易禾说,“狂野非洲,有大山,有大草原和动物,也有热情好客、淳朴有趣的马赛人。幸运的是,我们都遇见了。”

  易禾是乌海户外运动圈的多面手,除了攀登雪山,潜水的功夫也了得。他说:“菲律宾是国人心中非常理想的潜水之地,原因很多,比如说往返机票价格低廉,还有就是那里的潜水条件得天独厚——潜点多、水质佳、海洋动植物资源丰富。我的第一次潜水就在菲律宾,以后便成了一种惯例。经过在菲律宾多次且严苛的训练,我已经是一个下潜200瓶气,拥有开放性海域高级潜水员的资格的‘好手’喽。”

  2009年,易禾徒步穿越乌兰布和时,当地一个老牧民告诉他,这里原是一条“驼运古道”。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他开始了“驼运古道”的探索之旅,前后100多次踏上古道,寻觅它的“前世今生”。2016年,易禾给这条古道起名为“驼盐古道”。

  “驼盐古道起源于汉唐,繁华于明清,担负着运盐通道的重要使命。”易禾说,“这条沉寂了千年的古盐道,西起吉兰泰盐湖,途经哈撒图、梭梭林、肯特敖包、神树、安久庙,一直到巴音牧仁古渡口,全程106公里,它就在乌海湖对岸的乌兰布和沙漠,从市区乘车半小时便能进入这条古道。”

  悠悠古道,再响驼铃声,但是,乌海人关心的是,它究竟能给乌海带来了什么?就此,易禾表示说:“我认为,‘驼盐古道’的发现与命名,能够为乌海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赢得新机遇,能够延长乌海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外地的游客可探秘古道遗失的文明,体验牧家淳朴民风,穿越沙漠……尽兴的同时,把住宿、餐饮等消费留在了乌海。”

  易禾已然将机遇兑现成了现实。2016年,易禾和朋友成立了户外俱乐部,接待了国内外户外爱好者近千人。2017年10月,易禾带领他的团队参加了中国西部区大型自驾活动及中国风景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团等系列活动,让“驼盐古道”被更多人知晓。至此,“驼盐古道”成了户外运动群体难得的一条徒步线路。2018年,易禾注册成立了一家户外运动公司。如今,易禾又在黄河之滨、乌海湖畔开辟了新的“战场”,引进了皮划艇项目。 (董巍巍)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