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光是风水梁镇大纳林村的驻村书记,两年多来,他按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的思路,帮助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关键是要帮助村子找到适合发展的路子。张利光驻村后挨家挨户走访,对村里自然环境、传统产业等进行了梳理分析,他结合村里实际,与村“两委”干部协商,决定利用闲置的养殖基地搞特色肉牛养殖,打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大纳林村肉牛养殖场,饲养员正忙着配比饲料,为了让这39头西门塔尔牛上膘,饲料除了玉米还有豆饼等有机成分,现在十来头母牛都有了小牛犊。驻村书记张利光每周都要来看看这些牛。
大纳林村在限制开发区,立地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为了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大纳林村按照政府安排,整体易地搬迁了100多户村民。如何让这些转移出来的农牧民稳得住、能致富,张利光又张罗着养殖鹌鹑的项目,养殖基地就定在集中居住区附近。农闲时,这里居住的村民就能来养殖基地打工。风水梁镇大纳林村党支部书记张有福说:“我们大纳林村过去集体经济是零,这两年在包联单位、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我们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很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张利光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在他眼里,只有引导村民转变思想,以思路换出路,才是有成效的帮扶。
张利光说:“现在大纳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两个,还比较薄弱,抗市场风险差,我们要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长效机制让村民、贫困户都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里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