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贴心人”致富“领路人”两委“带头人”
内蒙古新闻网  20-05-22 16:30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

  2018年王建社受市审计局党组委派,进驻红砂坝镇三义永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任职以来,王建社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职,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帮助三义永行政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计划、争项目,倾注心血、付出真情,被村民誉为“贴心人”,担当起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成为村两委的“带头人”。
 

  村民“贴心人”
 

  从驻村第一天起,王建社就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先后走访了17个自然村的102户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倾听群众诉求。王建社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一边积极开展精准捐衣助力脱贫活动,给贫困户募集衣服300多件,一边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进村入户实施方案》,创新工作思路,构思编印《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常用手册》。他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先后寄送102封慰问信,2.04万元慰问金,赠送贫困户春联700余副、面粉100多袋。

  2018年,东双台自然村因自来水管道老化,影响了全村的正常供水,给村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王建社得知后,马上联系丰镇市水务局,协调工程机械车辆和维修人员,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将破损的管道修好,恢复了正常供水。村民赵贵生拧开水龙头,看着流淌而出的水,感激地说“多亏了王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王建社走访中发现贫困户王荣奎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他只有一个极其破旧的轮椅,全家正在为换新轮椅而犯愁。走访结束后,他积极协调丰镇市残联,帮助王荣奎申请了一台新轮椅,并且从民政部门帮王荣奎申请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金,王荣奎夫妇收到新轮椅和救助金后感激不已,“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书记。”王荣奎眼含泪水,握着王建社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致富“领路人”
 

  在摸准村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王建社与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详细研究制定村里脱贫规划和按户施策的实施方案,确立了调整种养业结构和培育壮大适合当地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以提升贫困户基础条件为主攻方向,既在资金物资上给予支持,尽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又积极引导贫困户开拓思路,发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精神,由等、靠、要的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致富转变,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走出一条符合三义永行政村实际情况的扶贫之路。

  王建社根据三义永村的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他与工作队、村“两委”的共同商议下,全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引进优良品种,种植高粱115余亩,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当年收入达到市委、政府的目标要求。去年市审计局又投资30万元在村里种植苹果梨、苹果、杏子、李子四种水果,建设120多亩果园,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去年,王建社多次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庭院实际情况,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散养农村鸡等特色家禽养殖,种植果树经济苗木,形成家家有种植、户户搞养殖的良好局面。“一家一庭院”,“一户一新颜”的全新景象,换来的不止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风景,还有农户腰包不断充实的美好“钱”景,他积极争取单位支持,申请赠送204棵果树帮助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输血”而且“造血”,贫困户庭院这方寸之地被王建社变成了脱贫致富的增收园。

  王建社带领驻村工作队把“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作为扶贫工作的关键,依托党建学习阵地,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和扶贫政策小册子,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王建社深知“脱贫致富,贵在立志”,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扶贫扶志新模式,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奖励机制,变“钱物送上门”为“劳动换物资”,增强困难群众自力更生、感恩社会、向上向善、勤劳创业的良好风尚。在帮扶单位和丰镇市红十字会大力支持下,该村增设了脱贫攻坚“爱心超市”,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造福困难群众,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两委“带头人”
 

  在具体的工作中,王建社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将村党支部建设纳入帮扶计划。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建立健全村两委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和推进村“三务”公开。村委轮流值班制度成常态化,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出了两委在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他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和市审计局的支持,为村委会增添了打印机、文件柜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和办公用品,他积极协助镇党委做好村“两委”换届和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等常规工作,并为全村党员佩发了党徽,巩固了党组织活动阵地,为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王建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主题党日和第一书记讲党课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组织党支部成员参观集宁战役纪念馆,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多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领路人”等为主题集中进行学习讨论。

  王建社坚持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机融合,确保“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帮扶政策落地。为把三义永行政村的脱贫攻坚引向纵深,取得重大成效,他十分注重抓好驻村工作队自身建设,完善驻村工作队各项内部规定,为每名工作队员配发了胸卡,制定了“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分工制度”、“脱贫攻坚作战规划图”等7项规定和版图,做到了责任很分明,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不仅如此,他还策划制作了“驻村工作队意见箱”、“驻村工作队值班表”、“本周工作计划”等内容的图版。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进行调查了解、核实后及时进行整改落实。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作为第一书记一定会在最关键的这一年里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利,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谈到最后一年的脱贫工作计划,王建社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记者冯丽芳 (文字由市扶贫办提供)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