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托起农牧民致富梦
内蒙古新闻网  20-05-22 16:3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腾格里

  近年来,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大家由单打独斗到逐步顺应农牧业发展,抱团经营闯市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主体,不但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几场小雨过后,田间农作物萌发出了幼苗,在嘉尔嘎勒赛汉镇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合作社理事长刘胜光一边观察农作物的长势,一边检查滴灌带的完好情况。

  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胜光

  往年都是以种玉米为主,今年我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带头调整一下产业结构,我们(合作社农田)总面积大概在4500亩左右,从管理、销售,还是从农资购买,我们基本实现了统一购买、统一销售这种模式。

  刘胜光是嘉尔嘎勒赛汉镇科森嘎查的一位普通农民,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他发现”单打独斗”的农业经营方式无法在市场上获得主动权,于是在2016年3月联合13户农民,共同成立了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保证社员的收入,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组织牵头,与玉米收购企业、养殖场等签订订单合同,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合作社让农民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出击”,农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为了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刘胜光还带领社员积极发展特色种植,让社员学习新技术,了解新知识,适应以经济为导向的市场新形势,同时采取跟踪作业和定期技术指导“双管齐下”的方式,让社员从思想上富起来,从智力上、志气上富起来。

  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胜光

  在农闲时节,我准备咱们合作社组织一批农户,到外面考察学习,想引进一批我们当地能够适应的这些经济作物,从我自己先开始,试验的先种,要是试验成功,从这个效益各方面熟悉情况的话,再推广给大家,让大家一起致富。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为引导,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鼓励和引导种植户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收入。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员许守军正是受益人之一,往年由于缺乏种植技术,没有销售门路,许守军不敢轻易尝试种植那些市场好、产量稳定的特色经济作物,自从加入合作社以来,他开始尝试洋葱、葵花等经济作物,同时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采购,收入比往年有所增加。今年,在合作社的牵头下,还签订了玉米订单合同。自己掌握的技术变多了,操的心变少了,许守军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蒙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许守军

  以前,就是单家独户,就种点玉米,种的面积也小一点,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那点收入基本上也不够用了,2016年参加合作社以后,种地的面积增加了,2018年我们考虑转换一下思维,换个方向,种点经济作物。生产资料也集体采购,下来也能省点成本,销售渠道上也统一规模化,也比较好销售一点。

  近年来,开发区立足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以扶植壮大农业合作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积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开发区已有注册专业合作社96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社服务体系,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不仅提高了开发区农牧业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也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抱团发展、共同取暖的方式,拓宽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进一步推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