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东入户走访贫困户
“能够参与到具有时代意义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虽有压力,但也踌躇满志,最大的心愿就是多为老百姓办些实事。”谈起扶贫工作,驻村已近五年的张永东说。
张永东是集宁区民政局干部,2015年9月,受单位委派,赴集宁区马莲渠乡李长庆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一线扶贫工作。初到李长庆,张永东便开始深入调研走访,进村入户,熟悉了解村里的情况。
李长庆是典型的城郊村,距市区仅2公里,四周交通便捷,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兼有农工商及副业经营。根据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人员结构的复杂性,除做好基础性工作外,张永东还捋出了两条工作要点:一是当好“宣传员”,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并努力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普及到群众中;二是当好“协调员”,全力化解各类矛盾,协调解决村民难题,保障村民利益。
按照这个思路,张永东积极了解村民的期望和需求,并充分发挥自己工作上的协调优势,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首先是以支持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切入,当好“宣传员”。2016年,在走访中,张永东了解到李长庆村老年秧歌队夏季活动需要统一服装,但是缺乏资金,他就积极与市体育局联系,争取到运动T恤180余件;邀请市诗词学会成员到村采风,先后为李长庆村创作诗词200多首,并选择部分诗词上墙,打造了特色农村文化长廊;2017年腊月,张永东与市书法家协会和集宁区文化馆协调,邀请6位书法家为村民写春联500多幅,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虽然是星星点点的小举措,但是在无形中,村民更加愿意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了,对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认可度也提高了,特别是村民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对国家有关政策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扶贫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是做好调解协调工作,确保扶贫政策能够尽快精准落地惠民,并且协调各方力量为贫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2018年8月,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和工作队入户调查,最终确定李长庆村需要实施危房改造的有17户。张永东和工作队员放弃晚上休息时间,到村民家里与每一户村民促膝谈心,一周之内,先后有16户村民签订了危房改造协议。工作虽然开了个好头,但他还是丝毫不敢松懈,在具体工作中,村民谁家有困难,张永东就主动上门帮忙。贫困户郭生虽然签了危房改造协议,但是看着身患脑梗的妻子,却又为自筹部分资金和拆房雇人要花的钱犯了愁。张永东看出了他的担忧,便耐心开导他,并承诺自己和工作队员将义务劳动,并尽可能协调单位帮忙,一定让他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郭生这才舒了一口气。范春娣是聋哑人,儿子在外打工,家里没有劳动力,搬家都成问题。为此,张永东带领工作队员去她家,帮忙收拾东西、搬家……村里需要危房改造的有5户是贫困户,家家揭瓦拆房、盖新房的活儿,张永东都参与其中。
村民乔宏玉本来过着幸福如意的生活,却因一次车祸造成颅脑损伤,不仅丧失了劳动力,而且一直晕晕乎乎,情绪十分低落。张永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向单位和有关部门协调,成功为他办理了低保,乔宏玉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后来,张永东还联系爱心企业,向他捐赠了100多只鸡苗,当年增加收入5000多元,让乔宏玉一家重燃了生活的信心。
在日常工作中,想更多地了解村民,就得常往地头跑,心贴心和村民交流。张永东在和村民孙宽聊天中得知,少数村民有酒驾的坏习惯,于是他主动与集宁区交警大队联系,对部分村民进行走访,发放宣传材料,并协助下载交管APP,让他们多渠道接受安全行车教育;了解到一些村民做生意挣钱后喜欢聚众赌博,张永东与治安大队联系,到村里进行宣传走访,及时扭转了赌博的歪风邪气;对一些有家庭暴力行为的村民,张永东请来了集宁区妇联工作人员,开展关爱妇女儿童活动,对典型家庭进行了一对一关爱和教育……
驻村的这几年,张永东时刻告诫自己要讲互助、要真扶贫、要动感情,给自己的职能定位则是要在扶贫部门指导下、派出单位支持下和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下,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而不是大包大揽。正是因为目标明确、定位清晰,他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协调各方,合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了益。张永东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协助村里解决好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问题,加快金融支持扶贫步伐,做好产业发展“后勤保障”,让惠民政策更好落实,让村民享受到更多实惠。(记者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