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沟中学有座“花果山”
内蒙古新闻网  20-06-30 15:26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校园‘花果山’上的格桑花开了,第一朵送给我们的班主任;校园‘花果山’上的沙果树开花了,秋天就会结出果实来;我们一起去水稻田里插秧,原来粮食是这样辛苦种出来的;水稻田里还有锦鲤,太可爱了……”这是科右前旗大坝沟中学9年4班的王玉涵同学作文中的一段描述。

  日前,记者循着王玉涵同学的日记,来到她作文中描写的“花果山”。

  被同学们美其名曰的“花果山”是学校体育馆北侧7400平方米的小山坡,涵盖在大坝沟中学建设的20000平方米的“袁隆平工作站大坝沟中学试验示范基地”中,兴安盟林研所在这里帮助学校打造建设了“春有花、秋有果”的一个小乐园,栽植了苹果树、沙果树、梨树等树木,种植了迎春、玫瑰、金叶梅等观赏花卉。

  袁隆平工作站帮助建设的小小劳动示范基地在学生们的打理下,田里有水、水里有稻、稻里有鱼、田边有路、路边有花,融合地理文化、乡土文化、水稻文化,集智慧、劳动、审美、观赏为一体,助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在此进行劳动实践活动。

  大坝沟中学位于城乡接合部,拥有20000平方米的农业用地,如何把这样的一块“宝地”利用好?如何在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大坝沟中学树立“以农业劳动承载教育、实践探索真知、寻找生命真谛、实现五育并举”的劳动理念,探索出了促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路子,实现了在小农田上做大文章。

  在采访中,大坝沟中学校长贾晓锐告诉记者:“20000平方米的‘宝地’上共有三块劳动实践基地,分别是一块水田、一块果园、一块花卉瓜果蔬菜基地。水田基地是我区校内唯一一家袁隆平工作站全方位指导的学生实践示范基地。”

  记者看到,在学校体育馆南侧5600平方米的水稻田,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研究的水稻田内,配备了室内水稻科研实验室,融入稻米历史文化和家乡地理文化。前旗气象局为学校配备了气温观测仪,让孩子们了解气象知识,农业专家指导孩子们从选种、浸种消毒、扣棚、播种、摆盘……了解学习水稻的科技种植。稻田的东侧修建了冷棚安装喷灌设备育苗,稻田三面修建木栈道,南侧的栈道旁,学生们绘制的彩色轮胎里装土种植了各种花卉,北侧更是种满了格桑花。

  为了让学生们体验到高科技农业技术,学校与绿邦农业科技校企结盟。绿邦农业科技在马来西亚设有13万亩的农业科技基地,目前成为大坝沟中学的校外基地(这里产的大西瓜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学校按照课程设置定期安排学生参观研学,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感受科技农业的神奇。

  “我们学习之余在学校清整校园、种植水稻、除草、栽花……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把校园打扮得更美,我感觉特别幸福。我们的学校真的是学园、乐园、花园、果园、家园!”王玉涵同学自豪地说。

  编后话:实践中出真知。大坝沟中学跳出教学办“教学”,让学生们在成长与成人的路上并行发展。学校通过劳动课程把“劳动锤炼”作为砥砺青春的“磨刀石”,不仅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更让学生们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逐渐懂得生活的意义,学会劳动、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交流。让学生们在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中健康成长。(记者董一鸣田馨月)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