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匠作巴尔虎制毡技艺
内蒙古新闻网  20-07-24 10:3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手绣蒙古包用品。

  道力金老人(左)与伙伴协作进行毡绣。

  精致的毡制蒙古族“芭比娃娃”。

  制作小工艺品。

  走进新巴尔虎左旗文化馆,身着民族服装的几位老人有说有笑地忙着手里的针线活儿。

  墙上挂着和柜台里摆着上百种蒙古包用品、民族服饰、马鞍具、毡具等手工艺品,五彩斑斓,引人注目。

  巴尔虎传统制毡和搓毛绳技艺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千百年来,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巴尔虎人利用可反复生产的五畜毛皮制作各种生活必需品,满足穿着、居住、迁徙和日用等多方面的需求,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制毡、搓毛绳技艺。

  今年71岁的道力金老人是巴尔虎制毡、搓毛绳技艺呼伦贝尔市级传承人,为传承、保护民族手工技艺,于2014年创办了巴尔虎传统制毡手工艺协会。几年间,先后发展了23名会员,培养出200多名学员,制作的制毡、毡绣手工艺产品多达500多种。

  道力金老人告诉记者,协会成立以来,已创收70多万元,产品销售额的10%作为协会发展基金,会员也都获得了收益,不仅为居家的牧民妇女开辟了一条创收路子,也为她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记者:包塔娜,李玉琢,陈春艳,陈文慧,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