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十里故乡路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4 15:2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夏雨初歇,我们一家人开车回故乡。渐近故乡时,忽听得蛙声阵阵。绿阴幽草,葱茏遍地,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气息。此时的乡村,成了一幅水彩画,绿色显得那么纯粹和生动。在这样安静的画面中,蛙鸣的声音更响亮了。

  3岁的儿子忽然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我说:“这是青蛙在叫!”儿子好奇地说:“青蛙的叫声不是‘呱’‘呱’的吗?”我被儿子逗笑了,他真的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声势浩大”的蛙鸣。以前在河边,他听到过一两只青蛙的叫声,没想到千百只青蛙齐声叫起来会是这般声响。

  蛙鸣是乡村夏天的特色,在我印象中,蛙鸣能够为夏天营造一种气氛。我小时候一点都不喜欢蛙鸣,觉得太过聒噪。蝉鸣当然也是让人烦的,但一般是在午后,它们鸣叫到声嘶力竭,慢慢就被人忽视了。可是蛙鸣是无法让人忽视的,它们的声音太响亮,我总觉得它们的发声器官太强大,以至于鸣叫起来整个村庄都被蛙声淹没。雨后或者傍晚,听取蛙声一片,那声音真无法让人忽略。

  蛙声齐鸣,音调一点也不悦耳,像五音不全的人扯开嗓子狂吼一样。而且蛙鸣声响起,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青蛙们使劲儿刷着它们的存在感,以证明它们是夏天的标配。单独一只青蛙的叫声也难听,“呱”“呱”,声音倒是洪亮,让人想到青蛙的白肚皮一鼓一鼓的样子。但青蛙的嗓门太粗糙了,不能发出一个优美的乐音,它根本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鼓噪者,虚张声势,实际上腹中空空。

  小时候我对青蛙没有半点好感,连它的样子也讨厌。记得那时堂妹不知从哪里捉来几只小蝌蚪,吵着要给小蝌蚪找妈妈,可能是刚听老师讲了故事。奶奶吩咐我们几个大点的孩子,带她去田里找。堂哥带着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向田里。青蛙放肆地叫着,我们循声而去,很快就找到了青蛙。堂哥眼疾手快,扑过去一把抓住了青蛙。青蛙背部是绿色的,白鼓鼓的肚皮,大大的嘴巴,两只眼睛特别突出,没有一点可爱的模样。堂哥把手里的青蛙塞到我手里,说:“拿着,我再去捉!”青蛙到了我手里,摸到它滑滑的皮肤,吓得我赶紧把它丢得远远的。我感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这真是一种太让人讨厌的东西。堂妹看到“小蝌蚪的妈妈”是这样子,不吭声了,立即拉着我们要回家。我想,大概没有女孩子会喜欢青蛙。

  多年过去了,想起童年的片段,我忍俊不禁。如今再听到蛙鸣,竟然不觉得讨厌了,反而分外有种亲切的感觉。“人们常常怀念那些过去的事情,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它再也回不来了。”或许真的是如此。

  而且,因为蛙鸣与故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便觉得它们多了几分可爱。此去经年,很多事情和心情都改变了。就像幼时我觉得故乡偏远落后,千方百计要逃离,如今却觉得故乡可爱可亲,是我一生的惦念和依恋。再听到故乡的蛙声阵阵,我几乎听出了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我要把关于青蛙的记忆,一点点讲给孩子听。

  岁月匆匆樱桃红,蛙声十里故乡路。你听,一只青蛙叫起来,必定有几只青蛙来回应,它们像是相约为夏天歌唱。几只青蛙唱起来,千百只青蛙也会跟着一起唱。蛙声阵阵,好像是在为我指引回乡的路……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