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张家俊
内蒙古新闻网  20-09-15 10:13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初识张老师,是在1978年。那一年,正在开展“文革”后的拨乱反正运动,也是“文革”后重点高中第一次开始招生,当时叫择优录取。包一中作为包头市仅有的两个重点高中(另一个是包九中),尽管安排了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但仍然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于是,从市内各个中学调集优秀教师前来包一中任教。我记不清楚张老师是从哪个学校调来的,任化学老师并担任我们六班的班主任。他每天早来晚走,认真教学,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讲解,对同学们特别负责任,很少发脾气。两年高中生活,我好像只记得张老师发过一次火:那是班里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同学,不知道做错点儿什么事,反正是很小一点事,张老师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言辞非常激烈。我们都知道张老师是恨铁不成钢,担心这位学习最好的同学,高考考不好,而没有其他任何意思。在张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后来这位同学考入内蒙古大学并考上了研究生,最后毕业分配至内科大,担任教授,是我们班学历、职称最高的同学。

  我由于生性调皮爱说话,和班里几个调皮的同学配合起来捣乱,张老师就把我安排在第一排,并且将班里最不爱说话的两个同学分别安插在我的两边,想强行改变我的行为。这两个同学都十分爱学习,后来分别考上了内蒙古工学院和内蒙古医学院,我在那一年却落榜了。

  张老师当时担任两个班的化学课教学任务,并兼任班主任,因此,工作十分繁忙。所以,分身乏术的时候,就会将小女儿豆豆带到班里来,一边辅导同学学习,一边看管孩子。当时豆豆也就四五岁的样子,长得小巧玲珑,十分讨人喜欢。谁知道就是这么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姑娘,长大后却命途多舛,连遭不幸,着实让人同情。嫁为人妇后,生完孩子的豆豆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进行性肌无力,下半身瘫痪,后来遭婆家嫌弃又离了婚,独自抚养幼女。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独立生活,只能回到父母身边,和张老师一起生活,张老师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982年,国家调整政策,把原来高中两年改为三年。我由于连续两年上了录取分数线却没被录取,张老师认为我基础还行。于是,在政策出台不久,张老师骑上自行车去我家家访。张老师和我父母商量让我继续复读,争取再考一次。我由于每次考完没被录取,就会闷闷不乐一个时期,家里怕我出意外,不敢强行要我复读。所以,父母就跟张老师说:张老师,您跟金良说吧,我们怕把他逼疯了。于是,张老师帮我分析了当时的情形,他说:今年没有高三毕业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就再考一次吧。看到老师如此辛苦并且关心我,我就同意了。张老师这次登门家访改变了我的一生。没有这次家访,就没有陈金良的今天。因此,从我内心来讲是十分感激张老师的。

  当时,我已经在包头市劳保公司上班,征得单位领导同意,把我调成每日下午上班,上午去学校听课。我弟弟每天把饭给我带到单位。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我终于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刚毕业那几年,由于少不更事,再加上忙于工作,与张老师联系比较少。后来有一年听说豆豆病了,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一起去看张老师。师生相见,分外亲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再后来有一天,张老师听说一个偏方能治爱女的病:用五棵碗口粗的不同的果树枝熬水浸泡,能治豆豆的病。张老师想到我的工作,应该能接触到这样的树,就打电话让我帮忙。我拉着张老师在包头果研所院内及近郊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这些果树枝条。张老师十分感动,再三表示感谢。我说:张老师,别说找几个树枝,如果能治豆豆的病,就是买几棵这样的大树,我也能做到。张老师闻听此言,泪盈于睫,握紧我的手再次表示感谢。说实在的,不是我说大话,即使我真的买了这几棵大树,也难以报答老师对我的恩情啊!

  由于女儿患病需要长期伺候,加上年龄偏大,师母鲁老师几年前积劳成疾患上脑梗,后期更是卧床不起成为植物人,张老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时候,豆豆的女儿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患上了脊柱弯曲。小小年纪就遭遇了病魔侵袭,令人心酸。作为父亲、丈夫、姥爷的张老师遭遇到常人难以承受的变故,但是他没有倒下,仍然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令人敬畏。

  一天,我突然接到张老师的电话,问我是否有空送站,他要去北京办事,我一口答应下来说没问题。路上问起去北京的事儿,他眼含热泪说是去给小外孙陪床。我才知道他最近的遭遇。临别之际,我略表了一点心意给张老师,他老人家握住我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唯一让张老师欣慰的是,他从教几十年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在各个行业的各自领域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这几十年来他们也没有忘记张老师的培育之恩。据我所知,他的学生刘凯利,在创办餐饮企业美穗园之初,就曾赠送张老师一张卡,可以长期免费吃早点。凯利同学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讲起张老师的悲惨遭遇:一次,张老师一家去美穗园吃饭,饭后张老师搀着半身不遂的老伴上车,豆豆由年幼的女儿用轮椅推着(小外孙正患有脊柱弯曲),看到一家老弱病残如此的境遇,凯利说:“我的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巴利平同学,常年在呼市工作,这次回包,我安排车辆接他来我家,他听说这辆车先接张老师,然后顺道接他时,就跟我说:先接我吧,接上我先去探望一下张老师,然后一起去你家,我欣然应允。巴同学虽然身居高位,却仍然惦念着老师的培育之恩,还有其他同学逢年过节常常去探望张老师。总之,同学们对张老师的尊敬和爱护,充分说明他们都充满着感恩之心,都是懂得感恩的人。

  听说张老师家三代患病的不幸遭遇后,好多同学前去探望和帮助。有同学建议让张老师申请特殊困难家庭补助,并且协助联系并准备相关资料,想让党的阳光和温暖早日照到这个年迈老人的不幸家庭。经多方审验,这个三代患病的家庭得到了政府的救助。

  作为一位老师,如果几十年后还有同学在惦记着、关心着,我觉得这就是做人的成功,人生莫过如此。我家里也有从事教师行业的,我常常拿张老师和我初中的孙老师做榜样,来教育他。如果老的时候还有这么多同学爱护你关心你,说明你成功了,值得骄傲。

  我这里有个不成熟的想法:2020年是张老师80大寿,能否给老人家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教师节呢?我准备和其他几个同学商议一下,让我们师生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以志纪念;也期待更多的人能看到和感受到我们的感恩之心,同时也为尊师重教之风带来一股清流。 (陈金良)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