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90岁高龄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鲜两年半,也没挂过花、飞机也没打着,真幸运!”
内蒙古新闻网  20-10-21 11:32  【打印本页】  来源:阿尔山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在阿尔山市温泉街丰华小区附近,人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老人,虽已年至耄耋,仍精神矍铄,每天早晚在河滨公园河畔慢行锻炼,和小区里的人们唠家常,衣着干净朴素,言语亲和自然。当我们走近他、了解他,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我们身边的抗美援朝英雄老兵——岳维风。

  岳维风老人1932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家里共有兄弟四人。1951年1月应征入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步兵一九一师五七三团,1951年3月随部队赶赴朝鲜作战,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五次战役,残酷的战斗、艰苦的环境、生死的考验,让岳维风老人如今回顾起来,仍然激动不已。

  “到朝鲜后,我们就跟着大部队走,再苦再累,也不敢掉队,一掉队,可能就找不到队伍了。一路上,白天我们自己挖个防空洞隐敝在里面,黑天行军,因为白天美国他们的大飞机、小飞机太多了,炸弹把房子、村庄都炸成废墟了,到处是浓烟、战火。一到晚上,16个国家扔的照明弹比现在我们阿尔山的夜景都亮,我们志愿军拉炮弹的汽车、马车也都是夜间行车的。”老人对刚到朝鲜战场时的印象十分深刻。

  “到了战场后,我参加了马良山战役,连队给配发了一杆7.62式步枪,我们负责打防御战,每天挖防空洞。那天,我们正挖防空洞时,突然飞机从头上飞过,大炮弹落了下来,当时就把我们的防空洞炸塌了,我被震昏了过去,埋在了地下。当战友们把我刨出来时,做了人工呼吸才把我救了回来,我也从前线撤到后方治疗,一个月后,我身体就恢复了,又重新回到防御战场。”当老人讲起这段历史时,感觉自己十分幸运能平安回来。

  “部队给每个人发两小袋炒面,我们每天就用凉水和一和,就吃了,哪有现有的大米和白面啊!白天飞机轰炸太多了,我们就在山坡有树林的地方隐蔽,防止被炸伤,晚上一路向南行军,有时在路子偶尔能遇上一两个朝鲜居民,他们对志愿军可热情了,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直到两年半后才从朝鲜回到中国。”两年半的朝鲜防御战经历,老人虽年事已高,但仍记忆尤新。

  “在朝鲜两年半,也没挂过花、飞机也没打着,真幸运!还有和我们一起去的一百来号战友也都平安回来了,这是我最高兴的。当年和我一起战斗的战友还有曾经转业在阿尔山林业局工作的张祥、王喜林、刘国敬,他们都已经不在了,我回国后于1955年提干,被授予少尉军衔,当了六年排长,1964年升为中尉后就转业到阿尔山林业局工作,直到退休。”

  岳维风老人对自己和战友们能从朝鲜战场上活着回来十分开心,对回国后提干当排长十分欣慰。

  ​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铁血英雄,壮烈归来。生活在现在和平稳定、美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很难想象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我们也很难走进英雄们的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民族精神,但历史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中华儿女和革命军人的铮银铁骨、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崛起和奋进的强大力量。

  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说“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好了,政府照顾给了我一楼,上下楼也方便,残联还给我安了楼梯扶手,每月还给那么多钱,可好了!”如今,岳维风老人每天和老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安度晚年。自2013年开始,就从平房搬到了温暖的楼房中,每天早上6点起床外出锻炼,白天吃饱了就溜达,每晚6:30分开始用收音机听新闻,7:00以后用平板电脑观看新闻和综艺节目,每月除了有4300多元的工资收入外,还享受老年津贴补助,生活得十分幸福和快乐。

  (采访内容出于岳维风本人讲述)


[责任编辑: 张圆]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