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泽然:结对帮扶一户一策 脱贫致富同心同向
内蒙古新闻网  20-11-19 09:27  【打印本页】  来源:活力海南微信公众号

  大家好,我叫汪泽然,来自巴音陶亥镇羊路井村驻村工作队,现担任羊路井村村主任助理。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帮扶责任人责任落实的好不好,体现的是帮扶干部对贫困群众的感情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反映的是对脱贫攻坚工作是口头重视还是真抓实干的问题。

  以万亩滩村建档立卡户刘云海为例,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之前,他是村里出了名的“难缠户”,年近半百仍单身未婚,常向村委会、工作队提出临时救助的请求。他的帮扶干部岳有,几乎每月都会到他家入户交流,了解到刘云海是因身患强直性脊柱炎逐渐丧失劳动能力才愈发暴躁,于是岳有通过几年来近70次入户开导刘云海向上向善,自力更生,逐渐激发其内生动力,并通过耐心讲解产业帮扶政策帮助刘云海发展种养殖,还帮助刘云海解决了几年未解决的院落整治问题,不仅收入极大提高,同时也解开了贫困户的“思想疙瘩”,更是从根本改变了限制刘云海脱贫的“等、靠、要”的思想顽疾,现在的刘云海非常支持和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帮的好.....

  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要求,帮扶干部要根据贫困户的农业生产状况,对具备生产条件而缺乏生产启动资金或项目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帮助其办理小额资金贷款,或给予提供种苗支持及技术帮助;对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贫困户,主动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帮助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不断指导贫困户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畜产品,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等问题。

  赛汗乌素村建档立卡户赵秀莲的帮扶干部武兴荣,在入户过程中发现她家生产设施简陋,个人出资帮助盖上了整洁又牢固的圈舍,期间还帮助赵秀莲申请用于发展养殖的小额金融贷款,牲畜达到出栏条件前就主动联系,帮助销售。

  渡口村建档立卡户高世华在我们入户时告诉我们,他今年养殖了28头牛,最近又在打算为几只小牛犊搭建一个牛圈。他的帮扶干部刘利雄部长知道后,立刻给他送来了用于搭建牛圈的钢管,为此,他非常感动。自2016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刘部长积极帮助高世华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计划,分年度分时段给予帮助,由于贫困户的养殖牲畜多,刘部长便个人出资购买饲料粉碎机,收玉米时又帮助送去脱粒机和配套的60米地埋线。在贫困户产业扶贫上他下了足功夫,从根上解决了贫困难题。

  扶贫过程中,为了鼓励贫困户能够支持子女上学,确保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辍学,扶贫干部们通过积极宣传、解读最新的教育政策为建档立卡户的新生发放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羊路井村建档立卡户陈永刚一家,他的女儿身患紫癜,因长期赴外地看病,女儿在棋盘井上一年级时父母便为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帮扶干部沈广春通过多次入户做思想工作,成功帮助他的女儿在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就读,但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在入学一个多月后陈永刚夫妇将女儿接回家中,得知此消息后,沈广春急忙联系驻村工作队及相关部门,最终帮助陈永刚的女儿在巴音陶亥镇就近入学,同时还解决了学籍的问题,确保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辍学。

  除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思想扶贫等,在医疗、住房、就业等多种帮扶方面,帮扶干部都会积极前往贫困户家,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及时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对有劳动能力且待业在家的贫困户,鼓励其到工厂企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对贫困户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的,也会帮助其家庭申请大病救助,及时讲解我市农区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养老等方面的政策。

  东兴村建档立卡户陈新国因患癌症去世,在世时经常需要赴海南医院住院,帮扶干部王燕玲每次在住院期间都会到医院看望给予慰问金,并且拿着几十张收费单据亲自帮助他办理医疗报销、大病救助、红十字会救助等各项手续,第一时间争取到用于下次手术的治疗资金;四新村建档立卡户王玉才身患重病,常年在海南区医院住院,帮扶干部薛秀荣不仅帮助其解决就医报销救助等困难;曙光村建档立卡户黄六小及女儿均患有不同程度残疾,之前全家仅靠种养殖勉强度日,帮扶干部杨跃龙多方协调,与距离黄六小家仅有1公里的鄂绒公司净水厂达成协议,先后为父女二人提供就业岗位,二人月工资合计达3700元,家庭收入显著提高..........

  能够参加扶贫工作,对我而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宝贵经验。做好帮扶贫困户思想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帮扶贫困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发内生动力,不等不靠,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张圆]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