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深处 守护岩羊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0 16:17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人。在家乡的阿尔巴斯山纵横的沟壑中,一只只岩羊在欢快地跳跃着。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年来我一直用心守护。

  2007年,退休后的我喜欢上了摄影,一头扎进阿尔巴斯山深处,用镜头捕捉这座险峻陡峭高山的别样风景。

  2010年,在我常去的阿荣贵山,一群岩羊的身影闯进了镜头,让我惊喜不已。此后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上山去拍摄岩羊,但是“偶遇”并没有那么容易,上山十多次,只有两三次遇到了岩羊。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每年的5、6月份,正是岩羊下羔子的时间,由于缺水,母羊在哺乳期奶水很少,小羊羔总是吃不饱,我便萌生了给岩羊送水的想法。

  此后,每天上山,我除了背上相机外,双手还各提上装着满满20公斤水的水桶运到山顶。到山顶后,我用绳子吊着水桶放到百米深的谷底,自己再系上安全绳摸索着爬下去,把水倒进半山腰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槽里,让岩羊饮用。直到2012年,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我拉了一根100多米的胶皮水管,从山顶一直通到盛水的石槽。从此以后只需要在山顶将水注入水管就行了,我不用再提水下山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岩羊已经习惯了我的存在。我在距离水池不远处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坐在那里等待岩羊喝水,把观察到的岩羊状态写在日记本上。

  有时候,我会用手机播放音乐,岩羊就会主动靠近,或卧或站地围在我身边,听着音乐入睡。通过这些年的相处,岩羊和我就像亲人,它们现在就跟我的孩子一样。

  不知不觉间,给岩羊送水已有10年了。10年间,我的日记已经整整记录了11本,岩羊也从过去的四五只已经增加到了现在的几十只。与它们互相陪伴的每一天都成了我人生经历中的珍贵记忆。

  从开始拍摄岩羊到现在守护岩羊,付出了很多,但收获更大。它们让我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看到这些活泼健康的岩羊,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我既欣慰又自豪。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税务局退休干部,本报记者吴勇整理)


[责任编辑: 张圆]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