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
一机文化宫
原包头宾馆
二O二中核宾馆(专家招待所)
二O二俱乐部
一机医院
东河区党政大楼旧址
东河区群艺馆
包头铁路一中(原铁路工程学校)
包头车务段的小房子,像不像一列火车头
包头车务段
铁路工人文化宫
□黄翔
在铁幕时代,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针锋相对,却又忌惮对方手中的核弹头,不敢动手,只好动口了。为了在道义上压倒对手,双方开足了宣传工具。
战火,终于爆发了。
1969年3月,珍宝岛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社会主义阵营的两位大哥从对骂发展到炮轰。一衣带水的东北乌苏里江,成了拼命厮杀的前线,双方动用的武器,刚开始只是棍棒,到后来换为火箭炮和战斗机。
苏军的一辆T-62主战坦克被击伤并沉入江底,中国不惜代价打捞上来,作为辉煌的战利品,陈列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之中。
那一年,来自包头“苏联楼”的不少专家与技师秘密前往北京,将这辆T-62坦克反复拆解与拼合,为国产的新一代坦克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这一记迅猛的“黑虎掏心”,把当年的老大哥打了个踉跄。
俄罗斯,一个睚眦必报的战斗种族,自然不甘心吃亏,开始酝酿着复仇。
1969年8月,新疆铁列克提,一支38人的解放军巡逻队行进在中苏边境。突然,几辆T-62坦克窜了出来,后面跟着蜂拥的苏军,高喊口号,疯狂扫射。不久,枪炮声平息了,戈壁滩上满是鲜血与残肢。为了加强残酷的场景,苏军特意使用了汽油燃烧弹,38具尸体仿佛卧在地狱之中。
苏联这一记凶狠的“右勾拳”,把当年的小老弟打得倒吸凉气。
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相残,把资本主义阵营的纸老虎们看得目瞪口呆。这些贪生怕死的“资本家代言人”生怕中苏两国斗得火起,互射核弹,惨绝人寰的景象会给国内人民带来心理恐惧,甚至是社会动乱。
好在,中苏两国痛定思痛,并没有再将冲突升级,只是长久地怒目而视。
如今,脱胎换骨的俄罗斯,早已失去了社会主义老大哥的位子,也与中国冰释前嫌,军火和石油随着贸易协议不断涌来。
几位当年的苏联援华专家故地重游,望着包头市区那些熟悉的“苏联楼”,激动不已,搂着身旁陪同的中国人,连声喊着“同志、同志,兄弟、兄弟”。
在那个强调“工人阶级”与“革命福利”的时代,每个区域都规划有文化宫、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并且力求大气与美观,从而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包头,为了接待苏联援华专家,还特意修建了多处宾馆。
截至2016年3月,“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包头市青山宾馆一号楼”和“东河区党政大楼旧址”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原包头宾馆”和“二O二厂中核宾馆(专家招待所)”被列入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