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友三,原名鄂在平,萨拉齐县沙尔沁村(现属包头市郊区)人。因家贫,出生后便送给萨县耶稣堂牧师鄂必格(瑞典籍)收养。民国10年(1921年)入当地小学读书,毕业后给耶酥堂放牛、打小工。
鄂友三从小身体结实,凶顽好斗,常与人寻衅生事。民国17年(1928年),鄂友三报考归绥中学未被录取,后托人说情,为旁听生。
从黄埔军校毕业返回绥远省后,1939年秋,鄂友三以国民党绥远省民众抗日自卫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长身份上了大青山。
1940年春节,八路军在反顽斗争中于冰凌沟将鄂俘虏。15日晚,5名八路军战士将其唤出,鄂以为要处决他,趁人不备,顺势溜下沟逃脱。同年秋,经河套整训,民众抗日自卫军四路军改编为游击四师,郭怀翰任师长,鄂友三任副师长,有枪马2000多。在后山地区,鄂友三虽然开展了多次抗日游击活动,其间采用恐怖手段,勒死不少汉奸、特务,但也杀害了许多八路军、游击队指战员和无辜百姓。1941年,郭怀翰病逝,鄂友三升任师长。翌年,游击四师改编为骑兵第五纵队,鄂任司令,并兼别动队队长,拥有一定地盘和势力,有时能抓住战机,采取“掏心”战术打击日伪军。
1945年,鄂友三兼任萨拉齐、包头、武川、固阳,和林、凉城等7县行政督察员,势力从后山发展到前山。
鄂友三盘据大青山后,胡作非为,祸害民众,仅在武川县三个区就奸淫妇女百余名,时称“鄂毛驴”。
鄂友三从河套返回大青山后便提出“反共第一,抗日第二”的口号。中共绥西地委书记杨植霖给他去信,晓以大义,他竟撕毁信件。1941年秋冬,鄂以“八路军暗探”等罪名,屠杀不少无辜群众。1944年秋,鄂调张腾云、海福龙、李存英、王有功部围困八路军万家沟根据地半个月。1945年5月,鄂又率部攻占八路军井儿沟根据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下午,鄂率部抢先占领萨拉齐。第一次绥包战役中,鄂在归绥外围、乌兰花、武川、磴口与人民解放军多次鏖战。不久,鄂部改编为保安师,鄂任师长。
1946-1947年,鄂部多次与解放军在集宁、察右后旗、清水河、凉城、平鲁等地作战。3月间,双方在斗金山一带对峙,解放军骑兵旅旅长康建民命黄厚团发起凌厉攻势。鄂屡败于康旅,未战而却。是年秋,鄂任整编后的十二旅中将旅长。1948年2月,鄂奉蒋介石之命,偷袭冀中老解放区河间县,沿途炸毁桥梁、粮台、工厂,杀害无辜群众。同年12月,鄂部调张家口驻防,畏惧同解放军作战,找借口与驻张北骑五旅换防。22日战斗打响,驻守张家口的十一兵团骑五旅全军覆没,鄂部仓皇撤退至乌兰花一带。
北京和平解放后,中共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鄂反对和平起义,当面向傅作义呈递了军统骨干起草的阻挠起义的《全面和谈的和平意见书》。但当他看到起义为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时,9月19日在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名。
1950年2月,鄂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鄂任师长。起义后,鄂友三曾煽动部属哗变,并接受国民党行政院长阎锡山和国民党“华北、东北、西北党政军联合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委任。同年因叛变问题被捕接受审查。1958年3月,鄂友三病故于北京公安医院。
(据《包头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