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移民33年
内蒙古新闻网  21-02-23 09:58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春来雪降,隐落在察尔森水库西北的科右前旗巴达嘎嘎查相比于夏季更有坚挺的美,今年已满65岁的丁双宝觉得,搬迁后的生活与33年前相比可是天壤之别。而他自己的生活也如别人称赞的“四季当掌柜、村中环湖路、闲时赏湖景”那样美妙。

  在他的记忆里,一条大河从村中流过,村民祖祖辈辈依水而生,靠山而活。种水稻、养牛羊,巴达嘎嘎查因而有“富足之地”的美誉。1987年春,察尔森水库第二次续建,续建地域扩入巴达嘎嘎查全村,全嘎查10个社500多户村民都需要搬离家园。曾做过巴达嘎嘎查生产队长的丁双宝在小本上记道:今年春,续建水库,交错平房,折价盖新,搬出原嘎查。

  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年,生产积极性高涨的村民再一次面临土地重新分配的境地。村民们不愿意离开村庄,更不愿意放手能够解决温饱的丰盈土地。时任察尔森镇镇长的哈斯础鲁曾到巴达嘎嘎查召开搬迁动员大会达11次之多,曾眼含泪水地跟村民说:“为了国家,咱巴达嘎人舍小家为大家!感谢大家了!”最后,3社、4社、10社的100余户村民搬迁到原村西北坝上,也就是现在村址所在地,依然保留原村名──巴达嘎嘎查。

  离开了肥沃的土地,村民们像离了水的鱼,经济发展日益困顿。据丁双宝回忆,当年他家房屋折价3000元,他又添了7000余元盖了新房。35.6亩稻田及平川地置换成同亩数坡度在10度以上的耕地,即便遇风调雨顺年景收入也会同比减少30%。其他村民也都面临这样的窘境。全巴达嘎嘎查村民在1988年、1989年的两年时间陆续搬迁到前旗及周边其他地域,当时人均收入仅仅579元。相较于眼下,巴达嘎嘎查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丁双宝一家不仅还清了欠下的几万元债,还经营了小卖店成了“掌柜”。当年与丁双宝一同搬迁的刘锁柱,搬迁到察尔森水库下游三合村,借助库区灌渠水种上了水稻,眼下的三合村因水稻而闻名,三合品牌大米年产近万吨,刘锁柱一家年收入超过20万元。而据科右前旗志所载,察尔森水库的建成保护沿河耕地202万亩,灌溉面积85.18万亩(后增到99.69万亩),旗境内293公里沿河流域9641平方公里土地得到保护。

  时间追溯到2016年,这是巴达嘎人生活改变的重要节点。刚刚卸任巴达嘎嘎查书记的田闯将是这场变化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是党的好政策送来了春风!”脱贫攻坚战役在全国打响,巴达嘎嘎查迎来了乡村发展大好机遇。

  “村庄实在是太破旧了,全村人均收入仅仅2700余元。”自治区人事厅结对帮扶干部谢宏指着老照片回忆,搬迁时砖石结构盖起的老房墙体破旧,产业发展受困,基础设施落后,全嘎查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80口人,贫困发生率8.1% ,远远高于国家贫困发生率标准。

  能为村里做点什么?危房改造、建文化广场、筑乡村道路发展产业……哪一项也不能丢!在旗、乡、嘎查及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脱贫攻坚,全嘎查贫困发生率由8.1%降到4.39%,再降到1.24%,2018年底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到2020年底,全嘎查200余户村民80%以上农户拥有私家车,70%以上农户走上了农牧结合产业发展道路,全村牛存栏700多头,羊存栏1万多只。

  54岁的王河山除了农牧产业收入外,与其他4位村民成立了冬季捕鱼队,借助火热的冬捕节赚上了旅游钱,每季捕鱼20多天,每天300多元的工资让他和伙伴们直呼挣得过瘾。当地的旅游搞起来了,4人组又变成了村民务工队,修路、盖房、筑堤,样样都是村民拿手活,四季不闲挣钱,务工队员们年收入增加了3万元至5万元不等。养上“脱贫牛”的村民王喜更是感慨,咱们为建水库作了贡献,国家让咱过上了幸福生活。

  刚刚当选巴达嘎嘎查书记不到一个月的包双江,翻看着巴达嘎嘎查历年来的总结材料,熟悉着嘎查“两委”历年来建设乡村制定的措施,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眼下的好山好林好湖水是咱巴达嘎嘎查的财富,要想让咱巴达嘎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还需要咱们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很好地衔接起来。”而村口建起的民宿早已开启了农牧文旅结合的发展大幕。

  “如今是万事俱备,只要一门心思把产业搞好,这日子可就节节高咯。”巴达嘎嘎查村民们信心满满。 (时秀霞董必华)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