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  21-02-24 11:02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经历了一场严冬,嗅着冷冽的空气,信步走入一家挂着“包头老字号”招牌的烧卖店。

  热气腾腾的店里座无虚席。等了一会儿,才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寻了一方桌椅。每个进出店里的人,都裹着一身白气。原想这个位置会冷吧,没曾想,刚一落座,热腾腾的砖茶便沏上了,每位“腾云驾雾”的顾客也都贴心地及时关门,冻僵的身体如沐浴在春阳中,很快“融化”。

  没想到烧卖味道极好。连不喜欢吃肉的女儿都贪恋地吃了不少。嘬一口滚烫的茶,夹一个雪玉似的烧卖,一方拙朴的小桌椅,在心里氤氲成一片其乐融融的小天地。

  老板四十岁左右,小眼睛、方脸膛,很白净,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店里老人多,颤颤巍巍的顾客进门总要和老板寒暄几句,老板将胳膊探出服务台,轻轻扶着老人,笑嘻嘻调侃一句“站好了,不要抖”,同时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牛奶袋,递给服务员去热。老人们要几个烧卖,品几壶茶,沧桑但坦然的眼神,拂过周遭,拂过世间百态,几多回忆、几多留恋、几多珍惜,孤独寂寥的神色渐渐被慈祥满足覆盖。生意红火,桌椅稀罕,没有催促,没有盘算,触目所及,是暖暖的笑、暖暖的茶、暖暖的烧卖、暖暖的牛奶和从眼里直达心底的暖意。

  这种场景,似曾相识。苦思冥想中,女儿脆甜的声音拨动了回忆的弦,“妈妈,这个店好像《一碗阳春面》里那个店啊!”

  刹那间,那皑皑白雪、那沉沉的除夕夜、那腾腾的热气、那香香的阳春面和面馆老板充满温度的翘首以盼的眼神,闪着光,从记忆的锦盒里喷涌而出,旋转着,跳跃着,与眼前的暖意碰撞、重合。像吗?应该是不像的,北海亭是远在日本的一个面馆,这里是家乡包头的一个烧卖馆。不像吗?那为什么已至不惑的我和稚气未脱的孩子,居然不谋而合?包裹在周身的暖意和心灵的安适,如此真切,如此熟悉。

  似乎,因为一顿烧卖,我对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有了更加细腻的触摸。

  2004年,当在外飘荡多年的我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空落和寂寥扑面而来。比较着刚刚离开的兰州逼仄的街道和宽阔到有些寂寥的阿尔丁大街,留恋着兰州目眩的拥挤,细数着包头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离开太久,家乡成了异乡。我只有不停赶路、忙碌,去忽略对家乡惶惶的陌生感。想来这十几年,我一直站在离它很近的地方,却从未真正贴近它、触摸它、了解它……今天,一个暖暖的烧卖馆、一位暖暖的生意人、一种暖暖的意境,唤醒我十几年来沉睡的对家乡的感情。

  不爱吗?为什么只要看到大家作品中提到“包头”,总要激动地指点给女儿看?

  不爱吗?为什么出差在外听到乡音时,总要激动地凑过去攀谈?

  不爱吗?为什么即使天寒地冻仍然牵着女儿的小手骑车上学,只为家乡的天空恢复碧蓝。

  不爱吗?为什么碰到异乡人问路,总要停下忙碌的脚步,耐心地指点?

  ……

  爱,早已扎根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爱是付出,是维护、是内心的认可、是对周遭暖意的体察和阐扬……

  烧卖馆暖意融融的热闹,是家乡人性的汇聚,是家乡思维的默契,是家乡的温度。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市嚣淹没不了温暖,请停下脚步,感受一下家乡的温度…… (田冰)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