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孙斌与《包头市志》
内蒙古新闻网  21-03-31 10:48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包头市志》将龙泉寺列为“包头八景”之一

  在1949年以前,记载包头地方历史的文献并不多,流传至今的仅有《包头市志》《鹿野纪闻》《萨拉齐县志》等。参与这些文献编纂的,都是当时的地方文化名人,包括刘澍、孙斌、韩绍祖等。其中为《包头市志》撰稿的孙斌,才名远扬,收徒甚众。在几经战乱的情况下,孙斌以惊人的毅力为包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一身傲骨流落包头广收徒

  孙斌,又名啸庐、效如,字鸣琴,号壶中仙。直隶(今河北省)饶阳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幼时,天资聪颖,才思过人,常能过目成诵。九岁能文,稍长,博览群书、兼学医道,在家乡颇有名气。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孙斌考中举人。宣统元年(1909年),举拔贡,翌年参加会试,名列二等,被授六品主事,在京城供职。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听说孙斌能文章,善书法,性格刚强,娴于辞令,聘其为幕僚。民国四年(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孙斌极力反对,盛怒之下,毅然辞官,取号壶中仙,在北京过隐居生活,靠行医度日。后在孙殿英部四十一军任文牍。

  民国23年(1934年)夏,孙斌随孙殿英四十一军来到包头。后孙部被解除武装,孙斌滞留包头,过着悬壶自给的生活。初时,在财神庙摆卦摊,出售戒烟药丸聊以为生。后当郎中行医看病,偶尔也为报纸撰写稿件,文才渐为世人所知。当时妙法寺(昌祖庙)住持体勤,僧能直、能息等经常邀其研习儒经,受益匪浅。于是在寺内设馆,讲授佛教经典与经史文献。门下弟子除寺内佛徒外,还有俗家子弟多人。本籍名士张立义、中医王治安等均受业于此。彼时、孙斌已年近花甲,高大的身躯稍见佝偻,宽阔的额头布满皱纹,一绺山羊胡子在颔下飘拂,虽然脸色微黄,但双目炯炯有神,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干脆利索,从不拖泥带水。门下弟子钦佩至极,都说:“壶中仙先生,名不虚传!”此时每月束脩近百元,生活也比较安定。

  高龄修志

  历经六年始成功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包头,刘澍被任命为伪包头县县长。

  1938年,刘澍奉命组织人员为包头修志,耳闻孙斌才华横溢,博学多闻,亲临门下聘为包头志书主编,孙斌应允。在刘澍主持下,孙斌不顾年事已高,广泛收集资料,查史籍,访遗老,博采传闻,孜孜不倦地进行编纂工作,历经六载,编出《包头市志》手稿。志书《凡例》称:“是编创自丁丑,编于戊寅,毁于己卯,复修于壬午,阅六年而始成。”1945年,正待付梓,日本战败投降,无人过问顾及此事。此志从清末记到1940年,全书十卷,分别是卷一地方志、卷二地理志、卷三农业志、卷四政治志、卷五神教志、卷六人物志、卷七风俗志、卷八艺文志、卷九工商志、卷十杂志。卷下设目,全书共计九十七条目。

  国民党接收包头以后,市长张登鳌亦曾重视修志工作,又委派孙斌重新整理修改原稿。斌已逾古稀,重新整理原稿,不日告成。但终因时局变化,国民党政府不久倒台,志书未能刊印。

  孙斌多才艺,能书画,工诗词。其画宗芥子园,尝作花草小品。行草笔势舒展,体气苍劲。除撰《包头市志》稿外,还著有《鹿野记闻》《痛史》等,对包头文化发展有很大贡献。上述两书有手抄本藏包头市档案馆。

  1952年孙斌因病辞世,终年75岁。

  (据《包头市志》《包头历史文献资源探析》)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