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成员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
新华社发(苏力雅摄)
10月19日,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启动了2018“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救助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20日开始,在蒙古国红十字会和第三国立医院医生的配合下,对来自蒙古国19省的130多名先心病患儿进行检查,确认47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将到中国接受手术。
21日,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兵分两路,一路在内蒙古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李伟带领下,继续在蒙古国红十字会大楼为先心病患儿进行检查;一路由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外科主任苏俊武带队,前往乌兰巴托郊区探访4名去年在中国接受手术的孩子,为他们复查,了解他们术后康复情况。
掰手腕的别里古台
2018年10月21日早晨,虽是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深秋,但风已凛冽。上午,医疗队首先去探望的先心病患儿叫别里古台,他家位于乌兰巴托北郊区。
九点,医疗队乘坐的中巴从蒙古国红十字会出发,穿过车流密集的市区中心,越过挤满蒙古包和破旧木板房、弥漫着烟雾和尘土的河谷,再途经一个建有漂亮二层楼房的山谷别墅区,中巴似乎走到了北郊区尽头,不知道再往哪儿开了。
带队的蒙古国红十字会医疗健康部部长甘图嘎电话联系患儿家长,终于看到山沟里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在向医疗队一行招手。中巴艰难地蹚过一条小溪,驶进了小溪旁边一个木板围成的院落。别里古台和他外公、外婆热情地把一行人迎进他们的蒙古包。
别里古台家的蒙古包大概不超过十平方米大,中间放置了一个烧木柴和马粪的铁炉子,上面已经烧好热腾腾的奶茶,光线透过圆顶上的塑料布照射下来,让蒙古包显得明亮、温暖。除了两个床铺,一台电视机,一个冰箱,两个木柜,几个塑料凳外,似乎再没有啥家具,但还有一杆猎枪。别里古台对中国医生一点不认生,一边帮外婆给我们端奶茶,递糖果,还有蒸好的羊肉饺子,一边回答问题。
别里古台8岁,2017年在“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救助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中,被接到中国北京华信医院接受先心病手术。因他的先心病没有在最适宜的时间进行,属于去年手术难度较大的一例。苏俊武主任和李文秀医生,在蒙古包的窄小床上,用听诊器检查他的心脏是否有杂音,打开彩超,检查他心脏手术后的康复状态,确认手术效果良好。
别里古台的外祖母介绍,孩子现在上三年级,吃饭正常,在学校也能上体育课,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生病了。看上去,别里古台脸庞红润,还顽皮地与随团的人民日报史记者掰起了手腕,最后还掰赢了,赢得大家一片笑声。
这是一个乌兰巴托典型的贫困家庭。
别里古台从小就没有爸爸,一直跟妈妈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妈妈去年患肾病也已去世。他们家现在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外祖父给一个公司养猪,怪不得一进他们院子就一股猪粪的臭味,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不足千元。
3年前,别里古台就被诊断患有心脏病,但一直得不到医治,直至去年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来到乌兰巴托检查确认,才幸运地到北京接受了心脏手术。
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给他们带来了营养品,还赠送了一个别里古台特别喜欢的车模。当被问到学习成绩好不好、长大后愿不愿意当医生时,他回答,学习成绩很好,长大以后要当警察。
刚尔登的吻别
上午探访的第二个孩子是3岁的刚尔登,他家也位于乌兰巴托北部郊区。
汽车穿过一片尘土飞扬的街区,在一个排水沟的一侧,小刚尔登和他奶奶远远地走过来迎接客人。
这是安贞医院苏俊武主任亲手做过手术的孩子。孩子特别兴奋,蹦蹦跳跳地将客人领进院子。
刚尔登家院子有一个蒙古包,还有两间破旧低矮的砖瓦房。在砖瓦房的土炕上,苏俊武主任检查了他的创口情况,用听诊器听他的心脏。李文秀大夫用彩超给他检查,确认各项指征良好。
苏主任骄傲地说,孩子的手术是他亲自做的,创口选择在右腋下,是一个特别小的不起眼的创口,长大后丝毫不影响他的身体容貌。刚尔登妈妈去年从北京回来后,又给他生了个妹妹,专家们给她妹妹也做了心脏检查。
刚尔登是个男孩,但蓄着长发,长得像个小姑娘。但一拿到客人赠送给他的车模,一下子吸引了他的兴趣,显示了男孩的好动,马上拆开,装上电池玩起来。
在院子的蒙古包前,苏俊武主任抱起了这个曾经淘气的小患者,刚尔登亲吻了苏主任的脸颊,表达对这位救命恩人的谢意。
额尔敦沙盖和他的五兄弟
下午,天空飘过乌云,刮起了寒风,天气预报乌兰巴托要下雪了。
要探访的第三位患儿是额尔敦沙盖,也是一个3岁多男孩,是让内蒙古人民医院李伟主任记忆深刻的淘气包。
汽车在乌兰巴托北边一个贫民区的灰土路上左拐右拐,终于停在一个河道边的蒙古包群,额尔敦沙盖的父亲呼和勒仅穿一件短袖,抱着最小的儿子到路口迎接。
走进他们院子,涌过来一大群孩子。这个院子共有三个蒙古包,他们一家八口人住在其中一个里。
额尔敦沙盖果然活泼顽皮,完全看不出曾患有心脏病,客人一坐下,他就给大家剥糖吃。看到赠送给他的电动汽车,他迫不及待地要拆封摆弄。
经检查,他在内蒙古人民医院做的手术也非常成功。
额尔敦沙盖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他们共有6个兄弟,他是家里的第5个孩子,蒙古包里挂有4件校服,看来已有4个已上学了,老大个头已经超过了父亲,上十年级了。
不到十平方米的蒙古包,不知道怎么容纳八口之家。居中是一个取暖的炉子,入口处有几个简单的柜子,但家电设备还齐全,有一个大电视,还有微波炉和冰箱,没有床,晚上他们就睡铺在地面上的地毯上。因这片社区不通自来水,他们每天都要到附近的水井里打水,所以蒙古包入口有两个塑料水桶。
额尔敦沙盖的父亲呼和勒41岁了,家里主要倚仗他打零工挣点钱,还是季节性的,因此要靠政府低保补助才能维持生活,每个孩子每月大约有人民币50元的最低生活补助。
蒙古国施行教育和医疗免费政策,所以孩子们都能上学。但医疗技术不够发达,先心病类的复杂手术他们国内医院很难做。去年,额尔敦沙盖幸运地得以到中国接受心脏房缺手术,才恢复健康。
临别前,客人们特意为他们拍摄了八口之家的全家福。
山坡上的萨热那琪琪格
下午,探访的最后一个女孩子叫萨热那琪琪格,只有两岁多,家住乌兰巴托西部郊区的一个山坡上。
中巴穿越一个贫民区,又翻越一个山坡,越过一片巨大的墓地,再又爬上一个陡峭的山岗,接近山顶高岗上的一个院落里的小砖瓦房,就是萨热那琪琪格的家。萨热那琪琪格的父母是一对30岁左右的小夫妻,丈夫在一个建材公司工作,所以在乌兰巴托还算是收入稳定的中产家庭,住的位置虽然差一些,但建了两小间砖瓦房,院子里有一台经济型轿车,还养有一条大狗。
萨热那琪琪格抱着赠给她的洋娃娃不撒手。孩子妈妈说,自从中国手术回来后,孩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两公斤,再也不像以前经常感冒发烧了。经用彩超检查心脏,琪琪格已完全恢复健康。
临上车前,夫妇俩抱着一瓶酒和一些食品坚持要送给中国的医生,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但被谢绝了。
乔吉勒苏荣家的羊肉炒面
22日上午,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由内蒙古人民医院的李伟主任带队,回访第5位患儿乔吉勒苏荣。
这是一片新社区,属于汗乌拉区乌力吉图小区,公路两边都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蒙古包或简易房屋。
由于路途不熟,车子开错几个地方,蒙古国红十字会甘图嘎让患者家属在马路边迎候,大家终于看到了乔吉勒苏荣和他胖胖的母亲,在路边招手。车子拉上他们母子,沿着崎岖的土路,拐下公路,再爬上一个山岗,接近山顶的那个蒙古包就是他们家,与其他蒙古包家庭不同,他们家没有木栅栏的院子。
走进蒙古包里,与其他家一样,中间一个取暖的火炉,两张床铺,一个小木桌,门口还有个塑料大水桶,一台破洗衣机作为储存东西的柜子。
李伟主任和冯德喜大夫给乔吉勒苏荣进行了认真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乔吉勒苏荣家两年前才从外省迁居到这里,有4个兄弟,靠父亲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维持生活。他们家老大还在牧区老家放牧,其他3个孩子随父母进入乌兰巴托,目前还没有获得市区户口,是一个新移民家庭。
为感谢中国医生,乔吉勒苏荣妈妈特地准备了羊肉炒面,一些类似于中国的面条,加了一些羊肉块,一定要让客人们尝一尝。客人们给孩子赠送的机器人玩具和一些营养品,也让他们欢喜不已。
荣获人道服务勋章
两天的入户探访,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共探访了5个患儿家庭。还有3位得知中国医生到乌兰巴托,特地赶来复查的患儿,其中还有让大夫们记忆犹新、特地从外省赶过来的紫娃阿和静,她是2017年蒙古国先心病患儿中病情最严重的一个。手术前,严重的缺氧使她嘴唇和手指都已经变成了深紫色。
去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了双向格林手术后,她的紫色消退了许多。这次再见到她,脸上的紫色还有一些,通过彩超复查,显示她的心脏恢复情况良好。
她爷爷告知苏俊武主任,在中国完成手术治疗回国后,阿和静现在能自己上学了,气色好了,也长高长胖了。
22日上午,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还受到了蒙古国红十字会的感谢和表彰。蒙古国红十字会秘书长宝乐玛为医疗队的专家和中国红基会的工作人员授发了人道勋章。
胸前佩戴着勋章,看到重获健康的孩子们,中国医生们感觉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苏俊武主任说:“有幸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的‘天使之旅’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好的民心相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