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遗愿
内蒙古新闻网  21-04-29 17:04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杲金轩(右)和老伴(图片由老人家人提供)

  ◎记者青萍贾婷婷通讯员陈贇

  一万元捐款,也许不多,却是一位平日连剩饭剩菜都不舍得扔掉的90岁高龄老人的慷慨善举。

  一万元党费,分量很重,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两根肋骨被炸掉的伤残老军人的临终遗愿。

  “一万元”,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字,却成为这位低调、简朴,为革命立下功劳的鲐背之年老人与党组织连接的“一条红线”。

  近日,91岁高龄、71年党龄,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渡过长江和鸭绿江的革命老党员杲金轩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临终遗愿,是再交一次党费,为党组织作出最后一次贡献。

  “总感觉爷爷没走,他就坐在我身边和我聊天,告诉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已过而立之年的杲寅超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幸福掩过了悲伤。

  “父亲为人热心、一生节俭,总怕儿女为他操心,临走前还再三嘱咐我,一定不要给组织添麻烦。”67岁的杲淑敏一说起父亲,不自觉地加快了擦拭父亲照片的节奏,泪湿了双眼。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以缴纳特殊党费的举动表达着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这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人敬仰。”稀土高新区组织人社部副部长王文茂探望老人家属,接过这一万元特殊党费时,饱含深情、眼含泪花。

  回溯既往,杲金轩1948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10军29师86团二营当卫生员。那一年他刚刚18岁,正值青春年华,便满腔热血投身到解放战争中。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1951年初,杲金轩所在的兵团接到上级命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参战。在一次执行夜间过江任务时,杲金轩胸部不幸被敌军炸伤,炮弹几乎穿透了前胸后背。

  “父亲告诉我,当年他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病情才得以好转。就在那次,他被评定为二等二级抗美援朝革命伤残军人。”杲淑敏说。

  退伍后,杲金轩1956年3月来到内蒙古支边,离休前担任红旗农场学校书记、校长。“支边建设60年,小伙媳妇变老年。养老地方选何处,还是包头度晚年。”生前,他经常念起这首亲笔写下的诗,表达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情谊和感恩之情。

  70余年来,杲金轩始终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他是稀土高新区个人捐款中年龄最大、捐款最多的人。“同胞有难,我作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不能袖手旁观,我捐款一万元用于抗击疫情!”那时,杲金轩这样说。

  “一生跟党走,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和厚爱。”在杲金轩生命的最后时刻,病床上的他一再要求家人简办后事,并再三嘱托子女向党组织递交最后一笔特殊党费。他的这一举动,深刻而真挚地表达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赤诚初心。

  一万元,像是一面照亮老人初心的镜子,让我们看见老人内心的质朴与火热、忠诚与信念、使命与担当。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