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老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为深化基层网格治理,达拉特旗坚持党建统领、区域统筹,以“一核四化双提升”工作机制为抓手,将党组织嵌入社会治理网格中,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的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实现基层党建网、综治维稳网、民情联系网、社会治理网等“多网合一”,打造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实现网格治理“全覆盖”
织起“一张网”。推行“3+X”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划分城市基础网格235个,将辖区人、地、物、事、情等全部纳入网格。培养吸纳以社工为主体、居民志愿者参与的专兼职网格员1364名,提高网格服务专业性、广泛性。
建立“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制,6名旗委常委、29名县级领导包联全旗街道社区,定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协调处理民生问题。各职能部门通过担任网格监督员、建立联系点等方式,加强对网格的指导。
强化“主心骨”。坚持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网格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担负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鼓励引导在职党员担任网格信息员、楼栋长、单元长等,实现党建引领网格、网格服务社区。
依托技术平台推进城市治理“信息化”
资源共享常态化。打破部门信息壁垒,集成智慧党建、环保监测、交通指挥、城市监控、智慧物流等17个部门信息,整合2700多路视频资源,逐步推进部门公共服务在线互联互通,打造城市“智慧大脑”。
分析研判精准化。推进AI技术的深入运用,实时对人、地、事、物、情等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对可能引发群体矛盾、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进行重点研判,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立“1+1+N”的智慧城市治理工作体系。“1”即打造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员终端采集、平台流转处置、部门受理承办、纪委监督指导一网联动。“+1”即链接96118民生服务热线综合业务平台,集政府服务与便民服务为一体,24小时在线服务。“N”,即是以“达拉特红”为中心的若干特色应用系统,通过“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智慧、治理、服务一体联动。
效果评价制度化。对信息平台上报的事件,处置结束后由当事人做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处置事件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群众满意率低和考核结果较差的,实时启动线下问责,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落实。
聚焦民生实事打造社会治理“升级版”
瞄准需求畅通收集渠道。启动“线上+线下”方式收集民意诉求,线上搭建“达拉特红”移动服务平台,增设“随手拍”“我的心愿”等栏目,线下党员干部“面对面”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当场协调解决小事小情,不能当场解决的提交线上处理程序,及时反馈居民。
深化改革推动资源下沉。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赋予规划参与、执法调度、考核评价建议等6项权力,强化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功能。将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部下沉到网格,“小网格”推动“大服务”。
吹哨报到形成共建合力。推行“街道吹哨、单位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制度,在全旗成立6个街道“大党工委”、26个社区“联合党委”,合纵连横,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及所有党员列为基层治理主体,建立“三项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群众参与激发内生动力。推行“网格化+三治融合”。自治方面,健全“民情问需会”“四方共议”等民主议事机制,探索建立居民说事处、代表委员议事会等群众议事平台,发动退休党员干部、行业专家等参与社区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德治方面,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家风传承户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打造书香驿站,设立“红黑榜”,引导居民向上向善向美。法治方面,建立“普法驿站”,打造“法治长廊”,开通“普法小课堂”,不定期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义务为居民进行法律咨询、维权等行动。
夯实基础保障做好基层服务“大后方”
推动“服务前移”。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综合受理”窗口,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党员服务、保险代缴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一岗多能、一窗通办”,实行AB岗错时工作制和首问负责制,实现居民服务“不空跑”“都能办”。同时结合“达拉特云”系统,实现居民诉求“一点通”,通过“群众点单、站所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全科服务。
提升“阵地保障”。建立“1+N”红色矩阵体系(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投资1.86亿元新建改扩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3处、小区党群服务站25个,建成集教育、展示、交流、体验、服务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党员政治生活馆1处,打造形成“城市5分钟党群服务圈”。
推行“精准服务”。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公开选聘215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建立“阶梯式”管理模式,将报酬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相衔接,动态调整,激发工作积极性。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把网格管理与关系民生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推进集中供热、巷道硬化、厕所革命等项目提档升级,形成党组织引领带动、三级网格全面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扶持优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培养壮大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