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院里的“光影记忆”
内蒙古新闻网  21-05-13 16:48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昆都仑恰特影剧院

  东河区人民影城

  长征砖瓦厂职工俱乐部

  ◎刘清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电影成为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相对于有影院的城区,厂矿企业工人家属更多的则是看免费露天电影。随着企业的发展,一大批厂矿建成了自己的俱乐部,成为一代包头人的记忆。

  包头最早放映电影是在1919年,北京一位商人带着一部放映机,来包头放映无声影片。1941年,日本侵略军在新中巷修建一座以电影放映为主的娱乐场所,名曰“大东亚圣战纪念堂”,于1949年被人民政府接管,经整顿、改造、修缮,成为包头第一个专业电影院,改名为人民电影院。

  黄河剧场建于1946年,是戏剧界知名人士杨丹卿(筱桂桃)集资建成的,有观众席1500座,当时主要是以演戏为主,1956年公私合营,1962年进行翻修扩建。

  包头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于1952年10月22日落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包头新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建筑,位于东河区南门外,设有940座位的演出厅,在南楼还设有文化、美术、摄影等活动室。

  红星影剧院建于1953年,是包头市工商联采取集资办法兴建的一座影剧院。位于环城路、胜利路、西门大街、西脑包大街、牛桥街的交界处,经市第二建筑公司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于1954年建成竣工。剧院为砖木结构,门厅为二层,建筑面积1297平方米,设有1066个观众席。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红星影剧院实行了公私合营。

  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建于1956年,是包头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包头市委、市政府举行重大集会的场所。1959年,周总理来内蒙古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时,在这里接见了本市各族人民的代表。这里还曾接待过中央民族歌舞团、总政歌舞团、天津歌舞团、中国京剧院等文艺团体。展览厅内,举办过无数次不同规模的书法、美术、摄影展览。

  华建俱乐部建于1956年,位于青山区文化路东段。

  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先有华建、后有青山区”,因为一机厂、二机厂是由当时华建工程公司建设的,所以它也是青山区建造较早的职工俱乐部,为50年代青山区人民看电影提供方便,当时青山区大型会议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现在已经拆除。

  包头铁路工人文化宫,建于1956年,原名称“包头铁路工人俱乐部”,位于巴彦塔拉大街南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10平米,观众席设1800座。设有广播室、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等,供铁路职工进行文化娱乐活动。

  二冶职工俱乐部,建于1956年,后改名为“东方红俱乐部”,位于包百大楼对面。东依包钢体育馆,西靠包钢展览馆,占地面积7695平方米,建筑面积5379平方米,设观众席位1212个。是一个设备全、多功能的娱乐场所。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周总理在此出席庆祝大会,现已拆除。

  青山电影院,1957年5月1日开始营业,是专业电影院。座席有1041个,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该院建于青山区居民住宅集中的中心地区。

  恰特影剧院于1958年建成,坐落在昆区白云路与青年路交叉口处的青年路17号街坊,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是由本市设计单位完成的第一个影剧院。其建筑式样富有蒙古民族特色,内部设施也较完善,可容观众1266名。其建筑规模、内部设施,在当时均是全市第一流的。

  包头棉纺厂职工俱乐部建于1959年,1960年8月建成使用,面积3144平方米。1972年经过维修,将俱乐部大厅改建成两部分,东边舞厅(活动厅),可容纳400-500人;西边建成剧场,有1100个座位。1987年进一步维修,扩大舞台面积,有810个座位。设有图书馆、阅览室、电影放映室。

  包头铝厂职工俱乐部竣工于1965年6月20日。每逢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厂工会都要会同厂团委等部门,举办多种形式的游艺晚会。

  一机文化宫,建于1973年5月,原址为专家舞厅。地处职工家属区的中心,原面积2000平方米,改建后建筑面积达6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观众。

  二机文化宫于1984年9月投入使用,位于二机厂厂区前,投资370万元,座席2337个,是包头市座席最多的大型文化娱乐场所。曾先后接待过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杂技团、蒙古国电声乐团和国内一些著名的歌舞、曲艺等艺术团。

  另外,厂矿企业还有长征砖瓦厂俱乐部(已拆除)、包头耐火厂俱乐部、包头电机厂俱乐部、包头轻机厂俱乐部、杨圪楞煤矿俱乐部、第一热电厂俱乐部、第二热电厂俱乐部、第三热电厂俱乐部(已拆除)。

  厂矿俱乐部绝大部分都建在住宅区,是绝对的文化活动中心,它们在各自厂矿工会组织的领导下,除满足职工家属们欣赏电影、戏剧、音乐、歌舞、展览的需求外,还开展适合职工特点的各种游艺活动,一般在除夕和正月十五还举办文艺会演、焰火晚会,是包头文化娱乐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80年代,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对电影市场形成极大冲击,曾经熙熙攘攘的电影院变得冷冷清清,有的已经废弃,有的另做他用,特别是企业俱乐部,有的已经被拆除,老电影院的故事成为人们追忆青春的热门话题。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