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扣:让民族工艺代代相传
内蒙古新闻网  21-06-04 16:11  【打印本页】  来源:阿拉善广播电视台

  草原环境的辽阔与苍凉造就了蒙古族人民尚色的习俗,尤其喜爱高纯度的色彩,来自自然界天然的石粉色彩与画师笔尖灵动的触碰相结合,将满载民族气息文化的工艺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传承人--斯琴扣。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斯琴扣的工作室,他正在给学员教授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他告诉记者,他从小跟着爷爷学习绘画,受爷爷的熏陶,耳濡目染就喜欢上了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

  斯琴扣【小的时候跟爷爷(学),我们爷爷他是描金绘画主要是唐卡,寺庙里面的绘画,然后(学的)描金,(爷爷)过去是名人是大夫也是铁匠还有绘画描金,他是手艺高的的人。】

  正是因为祖辈的传教,让斯琴扣坚定了学习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的信心。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历史悠久,源于唐宋时期,流行于明清,民国时期。这项工艺在我盟各大寺庙使用较为广泛,在蒙古族家具制作中也较为常见,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复杂,工艺流程较多,所需工具有毛笔,砚台,撒粉袋,色漆,金粉金箔等。

  斯琴扣【大概是从刮腻子到刷油漆的工序是十几道,工序太多了,直接是描金的话工序是七到八个绘画的就是十几个工序。】

  斯琴扣告诉记者,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采用色彩调配、多层次用色退晕等传统制作手法。描金技艺最讲究的就是上色,一般是矿物质石料磨制成矿石粉,与熬制好的骨胶配比形成颜色,在黑色或朱色等漆地上用金胶描绘花纹,趁它还没完全干透时,把金箔或是金粉粘贴上去,金粉上好后,把阿拉善地区一种石质细腻的沙粒,粉装在布袋中,在金漆表面擦拭以保持金粉的颜色及色泽,更便于绘制图案时上色。

  斯琴扣【描金的技巧,金子贴完以后,主要是贴的,然后描的时候要细致,要是不细致的话就不是描金(技艺)。】

  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最具有民族特色,主要用在炕桌、炕几、条案、梳头匣等,体现出藏传佛教,蒙古族习俗,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装饰图案长为五畜,龙凤、花鸟、藏八宝等,因为其来自民间造型和装饰手法制作也最为鲜活生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古朴精美的蒙古族家具已渐渐从牧人家中消失,掌握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的工匠寥寥无几,这一珍贵的美术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境地,为了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更好的传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政策。

  学员【我从小受我父亲的影响对绘画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一直喜欢这个,我觉得对我们这种搞绘画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我就毅然决然的过来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短暂的几天里也完成了我的一些小作品,是非常热爱非常喜欢(这门技艺)。】

  斯琴扣【民族街政府给我们的项目,它就是免费给房子上下楼,给我们带来(好政策),真的太好了,免费使用五年,这五年就经常在干(这项事业),一直到现在。】

  说到斯琴扣对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的未来期许,他希望将蒙古族描金漆绘画工艺文化艺术与旅游和商业相结合,保护民间文化艺术,实现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化,让阿拉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斯琴扣【今后就是工作室弄大一点,教更多的学生,把我这个描金绘画的文化传下去,一定要传下去不要失传。】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