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戍边夫妻的别样青春
内蒙古新闻网  21-06-18 16:2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夫妻俩到牧民家走访。

  □文/图记者娜默热

  在祖国正北方八千里边关的国境线上,有这样一对“95后”夫妻,他们一身戎装、履行使命、书写忠诚,共同面对祖国庄严界碑许下爱情的誓言,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建功,用戍守边关山河无恙表达对祖国最真诚的爱。

  1997年出生的鲍雨朦和1998年出生的王鹏宇都曾是普通的公安边防部队战士,自响应号召参军入伍起,从白色象牙塔到绿色军营,两人怀揣着梦想在部队茁壮成长。

  2019年,公安边防部队正式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应运而生。鲍雨朦和王鹏宇也从边防战士转变为国家移民警官。因为有着同样的工作,共同的话题,两个人的心越靠越近,满怀着对未来的热忱与期待,鲍雨朦和王鹏宇决定牵手共同前行。

  2020年1月下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鲍雨朦和王鹏宇的订婚计划。大年初二,两个人便匆匆归队,奔赴不同的岗位。

  疫情期间,鲍雨朦负责大队指挥中心的各项事务,而王鹏宇则坚守在抗疫一线,相隔一百多公里,两人用不同方式共同守护着祖国。每晚工作间隙,他们都会挤出一小段时间视频通话,王鹏宇会向鲍雨朦讲述在派出所工作执勤的经历,“今天我们冒着大雪帮十几户牧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明天给你拍我穿着防护服的照片,像大白一样”,视频中,王鹏宇还给鲍雨朦看边境上空翱翔的鹰和夜晚的星河。

  为民服务一直是鲍雨朦成为人民警察最大的梦想,通过王鹏宇对日常工作的描述,更坚定了鲍雨朦心中已经想了很久的决定,她要主动申请到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满都拉边境派出所工作。

  起初,王鹏宇并不赞成,比起大队的工作环境,派出所要艰苦很多,满都拉气候干燥风沙肆虐,所里的条件对于女民警来说也极不方便,鲍雨朦不断地给王鹏宇做工作,“软磨硬泡”下,王鹏宇终于“妥协”,在组织的支持帮助下,两人开始一起守卫祖国边疆。

  边境无小事,事事连着国家安全,件件关系百姓安危。

  工作中,鲍雨朦与王鹏宇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鲍雨朦主要从事户籍业务和内勤工作,王鹏宇从事办案与社区工作。鲍雨朦说,王鹏宇在办理案件时时常“求助”她配合调查各类信息,两人已在工作中形成了高效配合的默契,这对小夫妻通力协作,让所里各自职责内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鲍雨朦常说:“警察,就要与群众多打交道,群众满意了,那我的工作才真正做好了。”

  为了让群众及时准确了解最新的政策规定,办理业务只跑一次,鲍雨朦将政策与各类材料整合成清单,王鹏宇利用日常下基层走访为群众详尽讲授,答疑解惑,夫妻二人齐力配合,共同为边境嘎查村农牧民提供便捷服务。

  边境派出所的生活是枯燥的,白天没有喧嚣,夜晚没有霓虹,只有过境的风声与黑暗中的星河。工作之余,鲍雨朦和王鹏宇最大的爱好就是去“旅游”,到后山上祭敖包,沿着公路捡拾奇形怪状的石头,最多的还是去牧民家拉家常,帮助牧民解决大大小小的困难。

  “小鲍啊,叔家里新买了音响但是不会用啊。”“明天和小王来家里吃饭吧,姨给你俩包饺子。”日常工作中,牧民群众不会用电子产品,孩子放假有不会写的作业都会请夫妻俩帮忙。辖区内的老党员陶白腿脚不便,夫妻二人就经常到其家中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拉家常、问寒暖,群众早把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当成了自家孩子。

  全国道德模范、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牧民阿迪雅在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和妻子36年守边的事迹打动了很多人,同样也感染者鲍雨朦和王鹏宇,夫妻二人经常去拜访阿迪雅,听他讲述自己一家守边护边的经历,而这对小夫妻可能忘了,自己正用青春担当续写边境线上爱民固边、守望相助的佳话。

  2021年春节,鲍雨朦与王鹏宇毅然选择留在岗位上,让其他战友回家过年。除夕夜,牧民热情邀请夫妻二人到家里一起过年,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看着屋内牧民的阖家团圆和屋外草原的祥和安宁,鲍雨朦和王鹏宇深切感受到,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人民安居乐业中用青春建功,是二人最无悔的选择。

  谁的青春都只有一次,有人在城市繁华处诗意栖居,有人于边关坚守负重前行。“奋斗青春最无悔,守望相助固北疆”是对鲍雨朦、王鹏宇夫妻二人青春经历的最好阐述。作为军人,他们是祖国的守护者,作为警察,他们是人民的忠诚卫士。他们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勇于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进取、奉献社会的进程中,在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互动交融中,书写出青春建功的新时代荣光。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