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地区的“召地”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6 15:55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潘复生

  壹

  石拐地区处于阴山中段大青山腹地,正在农耕与游牧文明之分界线上,也是农牧、气候、降水的交错带区域。

  达延汗统一蒙古后,石拐属土默特万户管辖。之后阿拉坦汗称帝建立(大明)金国,以丰州滩为根据地,振兴土默特部,修建库库和屯(呼和浩特),与明朝通贡互市,汉族人逐渐增多,成为阴山一带主要开发者。阿拉坦汗引藏传佛教入蒙古地区,使该教格鲁派(黄教)广为传播。自宣德后,鞑靼、瓦剌、兀良哈部逐渐占领长城以北及阴山地区,明朝卫所官员招引边民于边墙外垦地营利。农牧交错带向石拐一带延伸。清朝建立后,在绥远地区实行“蒙汉分治”,就是通常所称隶属于归绥道的“口外五厅”(归化城、萨拉齐、托克托、清水河、和林格尔),置协理,办理辖地蒙汉事务。石拐东部属萨拉齐厅。

  清顺治初年,“各边口内旷地听兵治田,不得往垦口外牧地”。据《内蒙古通史》(曹永年主编)记,清廷在内蒙古地区实行屯田,设立各类官庄招民垦种,在大漠南北广建喇嘛庙对移民开方便之门,同时鼓励引导蒙古人自己垦种。

  五当召建庙后,经章嘉大国师转呈理藩院祈赐寺名。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帝亲题“广觉寺”汉文,配蒙、藏、满、文匾额。同年,由理藩院会同乌兰察布盟,绥远都统和邻近旗执事,将茂明安、乌拉特东公旗、土默特三旗接壤处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归广觉寺所有,并办理了有关手续。这就是“膳召地”,俗称“召地”或“蒙地”。

  这个范围内,计有可耕种土地6700多顷,其余为牧场、山林及矿产、房屋等。其界限东至固阳县下湿壕大小邦浪沟到武川边境,南至石拐白狐沟、大西沟一线,西至五当沟正沟到吉忽伦图夹浪沟西界及公益民神水沟,北至新建(大榆树滩)、东公此老南窑。另外,东公旗助理抵偿五当召债务,将麻池27顷、东河马场梁鸡毛窑子和固阳南甲坝120顷土地划给广觉寺,作为股子地。

  贰

  召地与民地的界限多以山脊披水、沟谷、季节河为标志。四面都有不明显地段,常有互相介入和争斗发生。有的自行调解,有的官府庙方出面解决。膳召地由庙方分配给寺内各分仓和庙外属民经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承包制。各分仓经营的土地再转租给属地农民耕种,秋后水地按四六分成,分仓四成,租地农民得六。旱地按三七或二八分成。为保护休养耕地,每年有一定数量押青地(休耕后伏天耕翻压青)不收租税。在上述土地中,有一千余顷户口地,为属民口粮地,也交纳少量租金。佃农耕种土地,也有以为召庙服劳役、打杂工抵偿租税的。长期的租佃往来,使蒙汉民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交租数额也越来越灵活变通,遇灾荒歉收,也可减免。因为召庙和各佛仓每年都接收大量布施钱物牲畜,足可以供僧众生活和公益消费。

  膳召地上,年均存栏大畜马、牛、骆驼1600头(匹、峰)以上,羊二万多只。这些牲畜以“放苏鲁克”形式委托给畜主或经营者放养,每年保本抽少量利畜,而绒毛作为喂养者的报酬。如果经营得好,还奖励几只羊甚至牛、马、骆驼。一般每年清点一次牲畜数量,结算红利和报酬。多年经营诚信者,可免清点盘查。这样庙方既不亏待畜主和经营者,又能增加牲畜总数,保证召庙肉食奶源及皮张需求。

  膳召地上的煤矿,开始庙方经营并不景气。民国三年开始,租给漠南公司开采。召庙抽取股份和收取固定租金。按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矿山所有权属五当召,漠南公司只有经营权。每年从总收入中提出一成作为召庙固定利润,其余再按合同交租金,大约为一千元左右。矿点最多时有16处,600多工人。民国二十四年,五当召又向漠南公司收每年200元后增加到300元的地盘费。

  日本侵略中国后,占领了煤矿,掠夺经营。日寇投降后,绥远当局与召庙和地方政权组建了“绥远省广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几近瘫痪状态的漠南公司拉锯式开采。

  农历七月十三,还举办祭祀敖包等宗教活动。几千喇嘛、属民、朝圣者云集于此,上百座蒙古包搭建起来,于绿草地、林木丛中,仿佛吉祥的白云,人欢马叫,经幡飘扬、诵经祈福,一片欢乐祥和景象。很多饥民和无家可归的流浪人蜂拥而至,混吃放饭,还能收拾一点零食和小财物,聊度半月时光。大榆树滩东至今还留有“召房子”“卧羊台”“诵经台”等名称。

  叁

  膳召地还不断发生争地,占草坡草场等争讼官司。

  清嘉庆初年,清政府下令各盟蒙旗上报所属寺院较有声望地位的呼图克图,车布登栋日布将广觉寺中活佛报成东公旗属庙的呼图克图,企图统辖。对此广觉寺一再申诉,后于1799年(嘉庆四年)理藩院钦差会同绥远将军衙门归化都统,乌兰察布盟查办,裁决为五当召庙仍归章嘉呼图克图所属,直属绥远将军衙门管理。

  膳召地实行轮作押青,遇灾年有颗粒不收的,庙方就让地主每年报荒免税。这就给一些豪强地主以可乘之机,往往多报假报偷租漏税,而卖力耕田的农民却得不到好处。庙方发现后,有追加惩罚的,有硬不过无可奈何的,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的。

  民国四年,绥远垦务督办通知广觉寺丈量膳召地,召庙拒之不理。民国八年8月,把茂明安旗圐圙点素以南,腮忽洞以西,以及乌拉特东公镇一部分划出设立了固阳设治局,以后又将石拐(喜桂图)部分划入。民国九年设勘放五当召膳召地地亩局。民国十一年,中央政府在北京召开四十八大召庙负责人会议,五当召六世活佛桑古敖斯尔参加。会议主要讨论膳召地放垦事项,五当召表面答应,但并不实行。

  垦务总局便串通章嘉呼图克图采取恩威并行手段,几经周折于次年先放垦五当召辖区内牧场四千余顷,一年后(民国十三年)固阳开始丈量土地。政府成立“垦务局”,属绥远垦务督办管辖,下设三个分局。五当召设立“地亩办事处”也称“绥远省五当召特别区公所”,具体管理放垦、土地租佃等事务,放垦地仍按四六或三七分成(即庙方四或三,耕者六或七成)。同年,起征“岁租”,即放垦膳召地押荒金。

  民国十九年,放垦大榆树滩(色楞不浪)膳召地,固阳划归乌兰察布盟管辖,为第七区。当时武川厅境内仍有部分膳召地。因五当召上司国民政府中央宗教事务委员会欠清华大学一笔款,便把新建下湿壕和土默特边界一部分膳召地约800顷抵给清华大学经营,归学田公司管理。在召庙力争下,给庙方留下春坤山竹拉沟一小块土地,土默特旗划出一块牧地“卧牛湾”给以补偿。这样,就出现了后来吉忽伦图境外的两处所谓“飞地”。

  召地放垦后,广觉寺对领地进行重新规划,基本耕地缩小为召庙四周三十华里范围。同时因失去大片牧场属民和牲畜聚居于召庙附近山区,畜牧业规模大大减少,其过去领地为农业或民地的半农半牧取代。

  召庙仍留“户口地”分给属民经营维持生计。其余重新按分仓分配。居住在召地内的绍卜亥、柴脑包、大小淖兔、前后厂汗大坝、白菜沟、白彦龙、阿什浪等处的东公旗蒙古居民和从下湿壕色登沟、卓柱沟、巴音温都日等处迁来的土默特右旗蒙民聚居于磴口村一带,先后得到了“户口地”与召庙属民享受同等土地待遇。但由于蒙古民族过惯了游牧生活,特别召庙属民不会农活,经营农耕无方,多数租给汉民耕种,租税一减再减到二八或一九成。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蒙区实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成分”政策。膳召地没有实行土地改革。直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归集体所有。

  “膳召地”二百年来的历史,虽是短暂一瞬,但它囊括了丰富的民族生活内容。正如钱穆所说:“中国文化发生,精密言之,并不赖于黄河本身,他们依凭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每一支流两岸和其流进黄河时两水相交的那一个角里,都是古代中国文化之摇篮”。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