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的意思青色的城。这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塞外古城,除了春季的风沙大一点,这里一年四季都让人感到心情亮堂。特别是冬天的阳光,最是让人感到温暖,暖得心都融化在了敞亮的阳光里。
青城,呼和浩特市人喜爱这个称呼,多么美好而富有诗意的一个称呼。“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青城人喜欢这纯洁如哈达般的青蓝色,喜欢这深邃如大海般的青蓝色,青蓝色代表青城人纯洁的心地,代表青城人宽广的胸怀。青青的天空就像穹庐毡帐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土默川,给人一种温暖而踏实的感觉,这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通过古老的《敕勒歌》传唱了千年,把天地山川都唱醉了。
青城的北边是绵延起伏的阴山山脉,呼和浩特市的市民们亲切地把这段山脉称作大青山。青城向北是青山,大青山像一座青色的屏风矗立在青城的背后,为这座城市遮挡着来自蒙古高原的风沙和寒流。大青山的莽莽群峰如同奔腾的万马或首尾相接,或并驾齐驱,把青城的北边遮得严严实实的,使得这里虽然处在高纬度地区,冬季的天气却要比同样纬度的地区暖和。大青山又像一位肃穆的父亲一样,用臂弯搂定呼和浩特市,宠着和惯着这座像孩子般的塞外名城,不仅给青城带来了温暖,也赋予了这座城市雄浑的阳刚之美。
青城北面有青山这还不算神奇,青城向南有青冢,这才是青城的独特之处。青冢就是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位来自湖北省秭归县香溪边的奇女子,出塞和亲消弭战乱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昭君因此而青史留名。呼和浩特人喜爱这位和平的使者,市里有纪念她的昭君路,有以她来命名的酒店,羊绒衫、香烟、白酒等都有昭君这个牌子,甚至饮料奶粉都喜欢用这个商标。不仅仅是本地人喜欢昭君,外地的游客也喜欢这位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刻画有“昭君出塞”的皮画酒壶等旅游纪念品最为畅销。昭君给这一方水土带来了和气与安宁,也带来了奶茶的香甜和温暖,至今呼和浩特市人都喜欢用昭君故里湖北省的砖茶来熬制奶茶。
城北有青山环抱洋溢阳刚之气,城南有青冢拥黛妆点阴柔之美。让青城感到自豪的还不止于此,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相伴,使这一方水土有了灵动之气。昭君墓就在大黑河边,这是黄河上游最末端的一条大支流,在托克托县境内注入黄河,大黑河与黄河共同冲积出美丽肥沃的土默特平原。大黑河历史上被称作金河,“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著名的唐诗描写的就是呼和浩特市南边及土默川上雄浑壮阔的风光。假设在万米高空鸟瞰一下,头枕阴山脚踏黄河,这座城市是何等的威势和气派;安放在土默川这个硕大的向阳坡上的青城,是何等的温暖和惬意。
除了地处向阳坡地,呼和浩特还是一个日照充足的地区,这使得城市的冬天也非常暖和。整个冬天呼和浩特都是以阳光灿烂的晴天为主,当早晨太阳升起来后,气温就会迅速升高。在没有风的日子里,太阳照射到的墙角或窗台前等地方非常暖和,所以闲来无事的老人们总会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无论是在旧城的小区或者农村的街巷上,老人们扎堆聊天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比如像我们村里,过去的供销社门前是老人们固定闲聊的地点,老人们会说“得过且过,阳圪崂崂暖和”,阳圪崂崂是走西口人带过来的山西话,就是向阳的角落的意思。
过去旧城区和农村取暖都是靠煤,但人们又舍不得一整天烧煤。早上特别冷的时候,人们会把火炉点燃驱赶寒冷,然后再在连着炕的大灶里点着火,把炕烧得热乎乎的。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从半前晌到半后晌,太阳通过玻璃照射到屋里就暖洋洋的,根本不用再往火炉里加煤。如果遇上刮风或麻阴天气,人们就坐在炕头上闲聊,靠近锅灶的地方被称为锅头,是炕上最热的地方,一般是留给老人取暖的。直到如今,取暖不再用火炉烧煤,而是改成了暖气,人们也不会在白天里加煤烧锅炉的,呼和浩特市冬日的太阳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火炉,不偏不倚给每一家都送去了温暖和光明。
大雪过后冬至将来的这个时节,太阳已接近南回归线,这个时候的阳光像个顽皮的小男孩黏着你,你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一早上太阳就从东南方向斜照进来,催你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到了办公室太阳好像跟着你来了,没遮拦地爬上办公桌的电脑屏幕上,你只好用纱帘遮挡一下,但隔着纱帘的太阳好像就在正南方,那么低离人又那么近。这种冬日里的阳光最是让人感到温暖和舒服,平易近人的阳光不仅驱散了寒冷,也驱散了人们内心的阴霾。有什么好想不开的,阳光逐渐升高转向正午时分,你的心里也好像在逐渐注满阳光,就像空荡荡的瓶子装满了纯洁的水一样充实,还有一种幸福和滋润的感觉。闭上眼睛想着阳光,我喜欢这种被阳光逐渐注满心田的感觉,这阳光是冬日里青城的阳光,不带任何心机的,像个孩子一样。
青城冬日里让人感觉到温暖的还有这些美食。青城人爱给自己嘴巴馋找各种借口,从立冬开始就会说“立冬不吃饺子,冻掉耳朵没人管”,到了冬至又说“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想吃的话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天寒地冻也确实该吃点肉喝点酒暖暖身子。你看这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圆鼓鼓的饺子像一个个银元宝一样从锅里捞到盘里,你才能琢磨出年年有余这句话的深意。青城人爱喝羊杂碎,泛着辣椒红色的一碗羊杂碎端上桌,撒上葱花儿和香菜末儿,再把青城特产焙子掰开了蘸上杂碎汤,那滋味真是美极了。焙子以白焙子最佳,是用发酵的白面兑食用碱揉匀,不掺油、糖、盐和鸡蛋等,直接先烙后烘烤而成。像和我一样的好多犯过痛风的人都好吃一碗羊杂碎泡焙子,实在抵不住诱惑时会痛下决心:“管它呢!吃一顿就能犯了痛风?”结果吃完真还有犯痛风的,真是“宁让脚板流脓,不让嘴巴受穷。”
在青城的冬日里给人温暖让人思念的美食还有烧麦。烧麦也叫稍麦,呼和浩特的羊肉大葱烧麦绝对是独具特色的美食,每一小笼里可以蒸八只烧麦,刚蒸出来的烧麦形如洁白晶莹的石榴,顶端不封口的石榴嘴是用未发酵的面皮捏制而成,又像蓬松的花蕊一样,薄薄的面皮里包着清香可口的羊肉大葱馅儿。青城人吃烧麦一般是论两来买,一两是八只一小笼,一个精壮小伙子也管够吃了。外地人不知道往往一张口一个人要来半斤,饭馆里的老板或服务员只好耐心地解释:“您要的太多了,您看旁边这位要的一笼是八个,够不够吃?”“够了够了,为啥这么多才是一两?”“烧麦是论面皮卖,这一笼烧麦差不多是用一两重的面皮来包的。”“噢,”……吃烧麦喝砖茶才能去油腻,这砖茶也是来自昭君故里湖北的。过去旧城的一些老头老太太们要上半两烧麦泡上一壶茶,续上水能喝上一个上午,把千年万代的事情都聊活了。
好多地方都有烧麦这种美食,但我敢说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市民能像青城市民那么热爱烧麦。烧麦成了呼和浩特市的一个标志性食品,在呼和浩特市无论新城还是旧城,都能毫不费力地找到烧麦小馆,在旧城的五塔寺附近还有烧麦一条街,在这里既可以吃烧麦又可以逛旧城。当一笼撂一笼的热气腾腾的烧麦上桌后,你会觉得这日子都冒着热气……冬日里让人温暖的美食还有奶茶和手把肉,熬一锅奶茶泡上炒米,再大块大块地切着肉,你会觉得这日子呀就像马头琴拉出的长调一样,那么悠长而绵厚。
漫长的冬天哪能没有凌厉的风霜,但有了青城这些美食,再加上青城人的情深意长,再冷酷的寒风也被化掉了。青城人招待外地的朋友,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让人看是不是红的,有时候领着朋友今天喝杂碎,明天吃烧麦,后天吃手把肉,几天吃下来朋友说:“谢谢哥啦,我这两天吃得头昏脑闷的,是不是血脂太高了?”冬天来了呼和浩特,在温暖的室内一起喝酒是青城人的待客之道,酒深情更深,喝得有了酒意后室内温暖如春,主人和客人都想放歌赞美这美好的生活。
青城的冬天是温暖的。这样的温暖来自天地,来自日月,来自山川,来自美食……更来自人心,来自人心的温暖才会弥久不散。(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