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推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内蒙古新闻网  22-03-09 16:08  【打印本页】  来源: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图为康巴什区的小朋友。

  图为康巴什区的小朋友。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日电题: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推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作者马知远孟瑞林于春达杜怡丽

  “我们坚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三方面入手改革,整体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康巴什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燕说。

  体制机制一体化让协同育人体系“立”起来

  “我全部通关啦!”“你们得了几枚优秀奖章呀?”“老师刚刚夸我的声音好洪亮啊!”

  期末考试已至,康巴什区各小学的教室、校园内、多功能厅热闹非凡,不断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无纸化沉浸式测试活动拉开帷幕。

  走进第四小学考场,看到同学们手拿“游园票”,奔跑于各个关卡,个个劲头十足,欢声笑语不断。

  “参加了游园活动,我觉得很开心,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康巴什区第四小学一年级二班学生张一诺开心地说。

  这是康巴什区落实“双减”政策中一个片段。

  2004年5月,在康巴什建区之初,就确立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办学”奋斗目标,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2014年,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五个一’工程,即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以此提升学校自主办学地位,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奠定良好基础。”康巴什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美荣介绍,随后,又成立了由教育、妇联、财政等多部门组成的家校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

  从全员育人的角度,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本着“教育一名学生,成就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原则,积极推进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家长学校建设制和教育党建共同体制,全面构筑起家校社全员育人机制。

  从全程育人的角度,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学生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为落脚点,通过融合课程加强德育工作的连贯性、时间性、发展性,使德育工作贯穿教育的始终。

  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基地共建、场馆共享、资源共育等途径,打通学校社会“隔墙”,将各类资源吸纳到学校教育之中,先后为100多个场馆基地授牌。

  队伍建设一体化让协同育人队伍“强”起来

  蔡成瑞,一位优秀的小学校长,一个不幸的肺癌晚期患者。25载育桃李,9度春秋铸名校。命运将她推向悬崖,她却回馈世界芬芳、明亮,绽放出一个让人仰慕的教育人的光辉姿态。

  34岁时,蔡成瑞任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校长。近年来,她提炼出追求真善美少年十二个核心品质,研磨独具特色的“问道十二课”,每一课跨时一个学期,十二课贯穿学生小学六年,家校协同、五育融合、兼容渗透,系统系列培养学生学会求真、倾心向善、身心爱美的个性特质和品格,五小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2018年3月初,晴天霹雳,她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真诚又无奈地告诉她:留给你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年,你自己要坚强。

  给自己生命一个明亮的意义,不辱使命,回归岗位。她坚守着最朴素的园丁职责,每日推出《余生手记》抗癌日记,激励着无数牵挂她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而今,她依然奋战在教育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巴什区聚焦“双减”目标,以打造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和心育工程、薪火讲堂、社区课堂等若干研修阵地为载体,基于问题,围绕主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修,主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以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聚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开展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的研究活动,校长工作室的研究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

  以区、校、学段级“三级联动”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10年来,培养优秀骨干班主任300多名,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级课题10余项,并荣获全国先进名师工作室和全国成果创新奖。

  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采取“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的工作举措,在项目研究、课题引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推进名师工程,提升教师整体专业能力。

  以心育工程为载体,成立了由14名心理健康教师、40名班主任、100名家长组成的心育导师团。聘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家庭教育导师为导师团成员开展为期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课程资源库,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课程建设一体化让协同育人课程“融”起来

  随着“双减”政策在康巴什落地,许多学生和家长对“不一样的寒假”有了新的感受。

  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以中国传统年俗活动为主题的“虎娃闹新春”公益迎新年活动精彩启幕。

  “这个假期过得比较爽,作业比以前少多了,最主要的是不用去课外辅导班了,空余出好多时间,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撖书赫高兴地说。

  “这个假期我和孩子明显感觉轻松了许多,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提升。”撖书赫的爸爸撖永强说。

  作为鄂尔多斯的中心城区之一,康巴什区正在把“双减”的问号拉直。

  区级课程有规划。依据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要求,纵向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学段目标为引领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整体构建;横向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课程内容,以教育主题为引领,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四个环节来推进,并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与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签约的地区。

  校级课程有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底蕴、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努力营造“有诗、有画、有书、有乐”的诗意校园。2021年,“构建融合德育课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年级课程有主题。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目标方向,每个年级构建了以主题为线索的课程,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联合少年宫以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实现了校内、校外课程的深度融合。

  班级课程有个性。每个班级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情构建了个性的班本课程,让更好的课程丰盈学生。2021年,有7位班主任通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录制了班本课程,将优秀班本课程推向了全国。

  家长课程有层次。以三级家长学校的建设为载体,通过树立家庭教育新观念、培养家庭教育新团队、打造家庭教育新模式、提供家长成长新平台“四新”途径,探索出区级侧重理念疏通、校级侧重策略分享、班级侧重实践研究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有品质。各学校与少年宫联合推进研学实践课程建设,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研学课程初步形成了“三阶维度、四条主线、五大领域”纵横编织的研学旅行活动框架。目前,开发出“魅力康城行”23条线路、“爱我鄂尔多斯行”25条线路、“华夏中国行”13条线路,每年接待学生1万余人次。

  “神奇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燕介绍,“三阶维度”指的是“草原底色、华夏气质、世界胸襟”,“四条主线”分别是“魅力康城行、爱我鄂尔多斯行、华夏中国行、放眼世界行”,“五大领域”指的是研学旅行课程从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科技创新、社会体验、红色教育五大模块进行分类。

  一路走来、一路芬芳,康巴什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在2021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德育办、康五小、康三小分别从区、校、班三个层面围绕家校社一体化构建和融合课程建设作了典型发言;康巴什区“双减背景下家校社一体化建设”成功申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教育创新成果……

  “教育一端连着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一端连着民族的未来。”张燕说,我们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以“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课题为抓手,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让教育的力量看得见、教育的成果摸得着,努力开创学校“时时育人”、家庭“事事育人”、社会“处处育人”的良好局面,使得“双减”成为人人可享的“福利”。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