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的启迪
古代先民们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他们狩猎,凿石取火,他们也许进行交流和简单的记载,便将生产生活中以及对生命的敬仰、图腾、祭祀等活动凿刻在石头上;也许是用于简单的记忆以及娱乐活动,记述他们的生产生活轨迹,描绘他们对未知世界的神秘色彩。
沿阴山沿线都有大小、程度、样式不同的岩画,岩画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字符号。经过千年的斗转星移,现已光秃秃的阴山,曾几何时是先民们的乐园和栖息地。他们把区别于动物界的有思维的思想意识,作用于表面光滑的阴山岩石上,记录下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心中的崇拜图腾。先民们的大脑也许没有现代人的大脑发达,但他们也需要交流,也需要表达,更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他们把这种寄托作用于岩石之上,述说着他们充饥果腹之后的情感生活,使他们苦味的人生得以休憩,闲暇的生活得以放松。
从岩画中我们看到先民们,是有一定艺术造诣的先民们,将心中所敬仰、崇拜的如太阳、月亮等物体凿刻在岩石上,还有狩猎骑的马匹、射箭用的弓箭等等,可见先民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是古来有之的,也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和方式。
岩画集中在一起凿刻,是否说明曾经的这里是先民们的聚居地,再或者是召开最高级别会议的地方,浓缩了先民们的杰出智慧。他们把感悟和幻想凿刻在岩石上,提醒人们应注意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给自己的生存方式留下一点记忆片段,也是留给后代值得借鉴的生存方式。它昭示子孙,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生产生活环境里。他们的生产工具、狩猎工具以及祭祀用品等都活灵活现跃然于岩画上,是留给后代效仿,抑或是希望后代超越自己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的记载。传承着他们的智慧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弘扬着他们生命的图腾和敬仰的寄予所在。
从岩画里,我们读懂了远古的先民们生产生活并不枯燥,他们对生活、对未来怀有憧憬和美好的向往。或许他们的生存环境粗糙简陋,但并不能阻碍他们心中美好的祈盼。他们的精神领域依然富足,使得他们有闲暇去书写心愿,寄托遐想,感悟生命。我们从斑驳脱落的岩画里读懂了他们的精神富有,读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也感悟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欣赏到了他们对岩画艺术造诣的无限追求。
从岩画上,我们读到了先民们为了生活而征服大自然的一幅幅画面,或狩猎、或骑马、或牧羊、或祭祀,都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的岩画,勾勒出先民们热爱生活,不屈服于生存环境的健康向上精神,艺术地再现了先民们生产生活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乐观人生。从岩画身上,即使物质生活非常简陋匮乏,但我们看不到先民们对生活丧失信心,一幅幅精雕细刻的岩画就是他们热爱生活、书写人生的艺术反映。
岩画传递着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传递着风雨雷电、四季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向的指南等综合信息,指导着先民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顺应季节变化而发展生产生活。
从岩画中我们读到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和谐奋进,被后人称之为“大自然的和谐图”。远古的古人尚且如此,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又有什么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又有什么创造不了的人间奇迹,有什么攻克不了的科学难关!
从岩画上,我们读到了先民们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是他们艺术地锻造生活,而且更主要的是他们不畏艰难、执着生活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促使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迈进,不断向人类文明跨越,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无比强大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就是人类能够主宰地球乃至于宇宙的根本所在。
从岩画上我们还读到了远古的先民们也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许他们的分工明确,男子狩猎捕鱼,女子守家养育后代,他们的生活其乐融融,是和谐的大家庭。他们敬畏大自然,敬畏风雨雷电雪霜的季节变化,他们心中祈盼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祈盼生产生活远离灾难、痛苦、危险和死亡。他们将心中的祈愿和诉求述诸于岩画上,岩画就是他们述说心中祈愿的阵地和舞台,也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乐园,也是进行生产交流的平台。时代进化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上一句流行语,物质贫穷并不可怕,关键是精神的富有。远古凿刻岩画时代的先民们,只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粗糙的加工,也许饥饿、死亡也常常伴随在他们的身边,但无法阻碍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和向往,岩画就是先民们心中精神的象征和美好的祈愿。他们富有的精神生活支撑他们克服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个艰难险阻,也许甚至还有饥饿、死亡的危险。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撑,才使人类得以繁衍绵延,社会不断进化和演变,人类社会才会变得如此美好。(作者:李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