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吉村的美丽嬗变
内蒙古新闻网  18-04-09 15:53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

  我出生在内蒙古阿荣旗音河乡富吉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20多年来,我亲历和见证了这个小山村从破落到靓丽的发展蜕变,说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人们都十分感叹,并在内心深处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

  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发展

  提起富吉村的经济发展,首先要说说白瓜籽。小时候的秋天,每当放学后都要和同学们一样,回到自家地里帮着父母挖白瓜的籽粒。没想到,多年以后,这白瓜的籽粒竟为音河乡带来了滚滚财源。

  由于家家都种白瓜,收购商也越来越多了,白瓜籽越来越抢手了,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东北地区重要的白瓜籽产品集散地。2011年,富吉村投资1.88亿元兴建了富吉村白瓜籽产业园区,占地43万平方米,有两层综合服务楼22栋,白瓜籽加工企业8家,收购大户38家,年经销白瓜籽5万吨,形成了集基地、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群众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如今的富吉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

  紧接着,富吉村又开始发展养殖业,建设了肉牛养殖小区,占地6.2万平方米,总投资530万元,到2015年底,全村肉牛存栏3000头。同时,通过协调专项贷款和群众自筹等方式,建成中小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作坊56个,还通过招商建立中型淀粉加工厂1个,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1.2万吨。

  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富吉村又开始发展旅游业, 2013年富吉村党支部建设了占地290平方米的民俗馆;2014年,在富吉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新建了勒莫格日民俗园;2015年,新建了吉雅泰民俗园。从此,富吉村开启了“两园一馆”的民俗旅游新篇章。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旅游业为全村创效320万元。

  从坑洼破落到景色秀丽

  回忆小时候,我家住的是三间小草房,奶奶扫地的时候总要先在地上洒点水,不然飘起来的灰尘很呛人,屋子的房梁裸露着,每到夏天就会有燕子来做窝。那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这样。路是土路,农用车行驶在坑洼不平的山路上,颠簸的叮当直响。

  1998年,洪水冲毁了道路、桥梁和房屋,于是,上级发动救助行动,在九三站组建了富吉新村,将受灾的群众转移到新村去。2011年,道路硬化一直到家门口,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014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房屋整齐、院墙笔直、环境美化……到如今,走进富吉村,绿柳迎风,景色秀丽,茶余饭后,人们在村里的小广场上健身娱乐,俨然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面貌。

  从文化匮乏到丰富多彩

  过去,跟着哥哥躲猫猫,在牛羊圈里、在柴草堆里钻来钻去;跟着哥哥去河里捞小鱼、抓蝌蚪……

  现在,小孩子们在广场上骑车、溜旱冰、荡秋千,大人们伴着歌声跳着广场舞……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村民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时光匆匆,我切身体味着富吉村从破落走向繁荣,眼见着富吉村的创新、发展和蜕变,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的正确指引下,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振兴乡村,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的家乡富吉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谢宏秀 迟道春)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