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反映出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真实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而且还保留了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档案和文献资料,涉及到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法律、哲学、宗教和民族等多领域的实际情况,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与文物价值,对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延汉简的形制
居延汉简从制作材料来看,系“简牍”中的“牍”类,主要用当地生长的胡杨和红柳材料制作而成,竹简甚少。居延木简制作是戍卒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因其用途和内容不同形制略异。先将原材料刨为椠木片,然后制成札条进行刮削,一般木简上下两端平齐,两面光滑平整。
居延汉简以其本身形状书写名称区分,有牒、检、板、檄、椠、简、两行、觚、册、符、传、过所、削衣等类。有例行公文、官吏任免、人事变动、边塞动静、军纪处理、奉廪劳作、物资输调、物品出入、检核、折伤等。此外,还有邮信、名籍、牒书、爰书、勋状、存档公文底稿以及吏民之间的买卖和借贷契约等等。以其性质和用途区分,一是文书类,有书檄、封检、符券、刑讼;二是簿册类,有烽燧、戍役、疾病死亡、钱谷、名籍、资绩、器物、车马、酒食、计簿、杂簿;三是信札类;四是经籍类,有历谱、小学、六经诸子、律令、医方、术数;五是杂类,包括无年号者、有年号者。
居延汉简的长度一般以汉尺为标准,因此又称为尺牍。尺寸最长的是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的152号简,长57厘米;最短的是出土于甲渠候官探方51坑的165号简,长度仅为3.8厘米,系题签简。在全部木简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属于汉尺牍的简册,为22.5厘米至23.5厘米不等。居延汉简木质坚韧,不易腐烂,保存良好,字迹清晰,主要得益于当地干燥的气候条件。
额济纳旗出土年代最早的纪年简为元朔元年(前128年),有天汉二年(前99年)、太始二年(前95年)、征和三年(前90年)、后元元年(前88年)等纪年简。武帝中期的年简较少,昭帝至王莽时期的年号简基本是连续的,宣帝时期的年简最多。最晚的一枚则是西晋太康四年九月七日简(公元283年)。
居延汉简的出土都有具体的方位或层位,多为残册散简或零墨断简。保存较完整的簿册是用二道或三道细麻绳编缀,王莽时期还有用红绳编缀的。编连成册的简是商周至魏晋之间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这些较完整簿册内容连贯,都有一定的行文程序和文牍格式,对于研究古代文档制度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居延汉简的研究
1931年5月,居延汉简运抵北京,由劳榦、贺昌群、向达、马衡、余逊等人分工合作,对汉简作了部分整理、考释工作。
1936年,原西北科学考察团首先将劳榦、余逊二先生的部分考释用晒蓝纸印刷成册出版,世称“晒蓝本”,这是最早的居延汉简释文稿本。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藏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居延汉简被秘密护送至香港,并拍摄成照片,准备交由商务印书馆影印,但在制版过程中书版全部毁于战火之中。1941年,将居延汉简运往美国,暂存国会图书馆。1943年,根据照片写成的《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在四川南溪以石印版问世,次年《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也以石印出版,这是有关居延汉简较早的释文和考证。1949年,重新整理、核对、校改,加上了简号索引,出版了铅印本。
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了《居延汉简甲编》,图版和释文有较大改进。1957年,《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万余枚居延简影第一次公诸于世。1960年,出版了《居延汉简·考释之部》,居延汉简的照片和释文有了比较准确的本子。
198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的《居延汉简甲乙编》,发表了照片和经过重新修订的释文,同时注明出土地点,这推动了居延汉简研究的进展。199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整理小组,借助红外线显示仪等先进技术设备,在核对原简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误释和未释的简牍进行整理,并对原有的释文作了纠正和补充,出版了《居延汉简补编》,补充了《居延汉简甲乙编》未曾收录的编号简和未有编号的简牍。
居延汉简分为七大类66项,第一类是简牍之制,封检形式、检署、露布、版书、符券、契据、编简之制;第二类是公文形式与一般制度,诏书、玺印、小官印、刚卯、算赀、殿最、别火官、养老、抚恤、捕亡、刺史、都吏、司马、大司空属、地方属佐、文吏与武吏、期会、都亭部、传舍、车马、行程;第三类是有关史事文件举例,汉武诏书、五铢钱、王路堂、王莽诏书用月令文、西域、羌人;第四类是有关四郡问题,四郡建置、禄福县、武威县、居延城、居延地望;第五类是边塞制度,边郡制度、烽燧、亭障、坞堡、邸阁、兵器、屯田、将屯、农都尉、罪人徙边、内郡人与戍卒、边塞吏卒之家属、雇佣与“客”;第六类是边郡生活,粮食、谷类、牛犁、服御器、酒与酒价、塞上衣著、缣帛、蟾褕、社、古代记时之法、五夜;第七类是书牍与文字,书牍、“七”字的繁写、《仓颉篇》与《急就篇》等。
居延汉简的价值
居延汉简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史学界,从20世纪30代起,汉简研究很快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成果丰厚,影响颇大。目前正式出版发表研究居延汉简的专著、通论性著作、专论性著作和各领域专论达百余种。此外,还有研究居延汉简的论文集和期刊、专刊等。
内容涉及居延汉简本体研究、居延汉简文字词语考释、居延汉简与汉代政治研究、居延汉简与军事研究、居延汉简与汉代经济研究、居延汉简与地理及交通研究、居延汉简与汉代思想及文化研究、居延汉简与汉代科学技术研究、居延汉简与文书学研究、居延汉简与语言学研究、居延汉简与书法艺术研究等其他研究。
研究工作从单纯研究孤立的简文,扩大到研究成册或同类的简,复原了各类文书档案,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从文字考释转向更多更高的领域。居延汉简的研究已发展成为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文书档案学、中医药学、数学、天文历法、法律、军事、交通等各方面多门学科的世界性研究学科。(傅兴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