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1927年7月19日),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多松年(1905-1927),蒙古族,归绥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蒙藏学校党支部书记。1925年创办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受到广泛欢迎。1926年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深入开展工农运动。1927年8月被捕,敌人对他皮鞭抽,棍棒打,铁条烙,多松年只字不吐。敌人恼羞成怒,将他钉死在张家口大境门的城墙上。
《蒙古农民》第一期
1923年,绥远蒙古族旅京学生在北京蒙藏学校合影。前排左起为黄继世、多松年、云继珍、荣照、云泽(乌兰夫)、云润、孟纯、云星槎、朱实夫、云盛、巴树棠;第二排左起为云采章、李春荣、云继章、孟子忠、福坦、赵柏祥、孙子玉、贺汉卿、袁锦云、卜文林、云硕德、吉雅泰;第三排左起为王祥、王国栋、玉春、(不详)、奎璧、赵诚、云霖、佛祥、张济仁、傅卜忠、春恒;�
蒙藏学校成立于1913年,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创办,供蒙藏少数民族子弟读书的学校,坐落于北京西城区石虎胡同。该校集中了一批具有强烈爱国情绪和民族意识的蒙古族青年,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内蒙古地区革命斗争的骨干。
经过五四运动及一系列反帝爱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影响,内蒙古地区有知识、有抱负的蒙汉各族青年开始接触革命真理、探索内蒙古解放的革命道路。1923年秋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的荣耀先,奉中共北京地委的指示,借回到土默特旗家乡招生的机会,动员在归绥中学和土默特高等小学读书的吉雅泰、李裕智、孟纯、荣照、高喜才、多松年、云泽(乌兰夫)、奎璧、云润、佛鼎、赵诚、高布泽博、朱实夫等30多人到蒙藏学校学习。
中国共产党北方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人李大钊,指导中共北京地委迅速与这些学生建立了联系。李大钊多次到蒙藏学校同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乌兰夫、佛鼎、奎璧等交流思想,促膝谈心,向他们分析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关系,阐述蒙汉族劳苦大众同受剥削压迫的道理,指出各民族人民要想翻身求解放,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军阀、王公贵族、地主豪绅。这些来自草原上的青年学生第一次听到这样新鲜、亲切的教诲,阶级觉悟和思想觉悟受到启发。共产党员邓中夏、黄日葵、赵世炎、何孟雄、刘伯庄以及李渤海、韩麟符、朱务善等,先后到蒙藏学校调研蒙古民族问题。他们同蒙古族青年学生谈心,交朋友,讲述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侵略,揭露北洋军阀压迫蒙古民族的事实,同情和关注蒙古民族的解放事业。学生们争相介绍内蒙古的历史与现状,诉说蒙古民族的苦难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疯狂进行经济掠夺、北洋军阀无休止地放垦蒙古族的牧场,有的蒙古王公与外国侵略者和中国的军阀相勾结,压迫剥削内蒙古各族人民等事实,加深了中共北京地委对内蒙古民族问题的了解,也使蒙古族青年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的感情。
此后,李大钊派邓中夏、赵世炎、韩麟符等中共北京地委领导人专门负责蒙藏学校进步青年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教育,向他们介绍《新青年》、《向导》、《工人之路》、《政治生活》等进步刊物,宣传马列主义真理,介绍国内外形势。还利用学校寒假时间,组织留校同学到北京师范大学,一面补习功课,一面学习革命理论,使这些蒙古族青年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1923年底至1924年春,由李渤海、韩麟符等人介绍,乌兰夫、奎璧、高布泽博、佛鼎、康根成、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云润、孟纯、任殿邦、云霖等人相继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了团支部。
此时的蒙藏学校虽然是一个人数不多的中等学校,但已引起各种政治派别的重视,国民党、无政府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也在学校宣扬自己的主张,以争夺这批青年。在各种思潮争取人心的情况下,中共北京地委加强了蒙藏学校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派人到该校活动。1924年下半年到1925年,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佛鼎、赵诚、吉雅泰、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等人先后转为中共党员。他们与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陈印谭、韩麟符、吴子征(吴文献)、张良翰(张次平)、荣耀先等人一起,成为内蒙古青年知识分子中的第一批共产主义者。
中共北京地委和李大钊特别注意在革命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这批青年学生,带他们参加纪念二七大罢工一周年,纪念列宁逝世一周年,迎接孙中山北上和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等活动。在这些革命活动中,他们成了党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驱逐蒙藏学校两任校长的斗争实践,使这批蒙古族青年的革命斗志受到极大鼓舞。
在李大钊等人指导下,由多松年、乌兰夫、奎璧负责编辑,1925年4月25日《蒙古农民》正式创刊。《蒙古农民》第一期第一篇文章以《开篇的话》为题,只用16个字,即“蒙古农民的仇人是——军阀、帝国主义、王公”,开宗明义地宣布《蒙古农民》就是要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宗旨,揭露军阀、王公对内蒙古人民的压迫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三者是蒙古农民的仇人,一些文章正确地阐述了蒙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使命。《蒙古农民》以蒙汉两种文字印行,有《诉苦》、《醒人录》、《好主意》、《蒙古曲》、《外蒙古人民的生活》等栏目,共发行4期,被广泛散发到热河、察哈尔、绥远、外蒙等地的蒙汉族群众中,受到农牧民的热烈欢迎。
北洋政府意识到,这批进步青年不会成为其统治蒙藏民众的工具,就以取消官费等手段,企图遣散他们。中共北京地委一面领导学生为恢复官费而斗争,一面采取措施保护这一可贵的革命力量,将他们分期分批派送出去,或在国外,或在革命中心地区,继续学习锻炼。1924年9月,先后选派荣耀先、王瑞符等到广州黄埔军校一期、二期学习;1925年上半年,派奎璧、赵诚、佛鼎等到乌兰巴托学习;1925年冬天,选送乌兰夫、多松年、云润、康根成、荣照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5年冬至1926年初,从蒙藏学校和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分别选送高布泽博、云继先、朱实夫、贾力更、赵文翰、任殿邦、李春荣、麟祥、云继珍、王建功、勇夫、郭宝安、郭宝山、左天顺、马德照等数十名蒙汉青年到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学习;选送特木尔巴根、朋斯克、乌力吉敖喜尔等一批蒙古族青年去乌兰巴托和莫斯科学习。另外,根据内蒙古革命斗争的需要,派遣多松年、吉雅泰、李裕智等回内蒙古开辟革命工作。中共北方地区党组织为内蒙古革命运动的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为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建立和发展中共地方组织准备了干部条件。
(市委党史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