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北方地区,无论在城镇还是农牧区,基本家家都用毛毡。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羊毛毡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擀毡技艺也渐趋失传。如今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镇,67岁的陈杜来依然从事着擀毡这个行当,默默传承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记者到阿右旗巴丹吉林镇陈杜来家中,他正在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毛毡。自1977年开始在毛毡加工厂工作以来,他做了无数个这样的毛毡,已经深深的爱上这门手艺。如今毡匠日渐减少,很多人都在四处寻找纯手工毛毡,这也让这门手艺成为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居民陈杜来
这个毡是2米×1米的条毡,毛毡完工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现在一条毡基本上可以卖到320元左右。
自从陈杜来工作的毛毡加工厂解散后,毡匠一年比一年少,到后来就只有他一个人继续从事毛毡制作。毡匠是个十分辛苦的职业,擀毡的第一步是整理羊毛,要把羊毛按不同颜色分开,再把其中的羊粪等杂质清理干净;第二步是弹毛,要把羊毛弹松散;第三步是铺毡,要把毛打散,按尺寸把羊毛铺匀铺平;第四项就是洗、蹬,把铺好的羊毛放到帘子上用脚蹬,还需要把四边折成沿子,把四边的毛沿子合出来;第五步是洗毡,把毡打方正以后浇水,把毡面上的泥土全洗干净,洗出来以后还需要捶打,并把毡晾出去晒干,这样,一块平整美观的毛毡才算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如今虽然岁数大了,手脚不方便了,但是陈杜来依然在坚持。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居民陈杜来
我还不想使这门技艺失遗,我尽我的力量,能做几个就做几个。
过去游牧民一年四季住在蒙古包,毛毡铺在地上既隔潮又保暖,除此之外,毛毡还是搭建蒙古包的材料,也被制作成毡靴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如今社会在飞速进步,各种床垫制品接踵而来,毛毡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陈杜来觉得,社会发展了,但是擀毡这门技艺不能就这样失传了。他告诉记者,毡是纯羊毛手工制品,对人的身体好,冬暖夏凉,现在做这个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而是怕这门技艺失传。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居民陈杜来
过去我也找过洗毡的传承人,有些青年人嫌脏厌毛怕苦,所以,我的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可以有人把我们这个纯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羊毛毡传承下去。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记者:敖斯尔 王钟震(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