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的英雄赞歌——江格尔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7 16:10  【打印本页】  来源:阿拉善日报

  《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以说唱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流传,在前苏联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图瓦自治共和国、阿尔泰地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也有一定影响。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第六批阿拉善盟非遗保护项目。

  《江格尔》最早产生于中国卫拉特蒙古部,作为说唱叙事诗流传了数百年时间。17世纪,随着卫拉特蒙古各部的迁徙,也流传于俄罗斯等国的蒙古族中,成为跨国界的一种艺术形态。1677年,一部分和硕特蒙古族在和罗理的率领下,从青海移牧来到阿拉善。经过不断地民族迁徙与融合,《江格尔》这一说唱艺术在阿拉善地区不断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江格尔》的演唱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用乐器伴奏的弹唱形式,另一种为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清唱形式。在说唱时巧妙地将说与唱结合在一起,音乐与词相互配合,形成了极其特珠的艺术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形式灵活、风格自然的游牧民族说唱艺术,塑造出神力非凡、武艺超众、机智勇敢、主持正义、为民除害、百战不殆的江格尔、洪格尔等英雄人物形象。《江格尔》演唱运用了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头韵、尾韵、腹韵等艺术手法。《江格尔》的故事曲折动听,语言朴实无华,故事里的人物为捍卫自己美好家园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可亲可敬的形象,使史诗获得了代代相传的生命力。

  《江格尔》生动、鲜活地表现和歌颂了江格尔及其勇士集团的英雄事迹,是蒙古族传统史诗中的宏篇巨著。《江格尔》富于变化的音韵格律在蒙古族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研究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学习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的基本典范。它为认识远古蒙古族人朴素的神幻浪漫审美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研究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江格尔》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著名的民间艺人有的已经过世,在世的也都年迈高龄,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险。因此,对《江格尔》传承人和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亟待推进,以使这部宝贵的民族史诗长传世间。 闫琛琛采写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