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闫佳被派驻到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甲力汉村担任村主任助理;2017年,被派驻到贲红镇高玉梁村担任第一书记;2018年,被派驻到当郎忽洞苏木甲力汉村担任第一书记。无论在哪里,闫佳始终以脱贫攻坚和发展稳定为己任,扑下身子,立足实际,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甲力汉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村,人口多,条件差,群众工作复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曾在甲力汉村任职过的闫佳主动请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他相信只要肯下硬功夫,没有干不成的事。刚进村他就开始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不到一个月,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摸清村里的具体情况。
谁家生活困难,谁家子女外出打工,谁家老人需要照顾,在闫佳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想尽办法逐一帮助他们解决。但是闫佳深知要想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关键要有好的产业基础,为此,他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服务、强保障,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村集体产业上,闫佳潜心研究政策,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先后在旧局子村南建成由苏木政府投资,党支部引领、村委会管理的马铃薯储窖,一个储窖能储存马铃薯80吨,20个储窖就达1600吨,一个储窖年最低租金7000元,20个储窑预计收入14万元。闫佳计划着从14万元中拿2万元用于扩大发展集体经济,其余12万元为35户因病因残致使没劳力、没产业的贫困户分红,平均每户就能分3400元。
一笔笔帐在闫佳心头盘算着,“这还远远不足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村里现有233户贫困户,其他的贫困户怎么办?”多方筹集后,又在甲力汉村建设了30个脱毒网室大棚,计划种马铃薯原种,就是以脱毒组培苗为母苗,在人工隔离防害虫和良好的栽培条件下繁殖的种薯,通过市场预期,每座网棚预计可产种薯2000斤。按照去年市场价每斤2.5元计算,除去网棚种植费用,每棚纯收入预计可达3500元。
闫佳预期说:“我们打算拿出网棚收益的6万元,平均分给30户没产业的贫困户,每户预计可分红2000元。将来要逐步以村集体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闫佳常把“要想发展好,基础要打牢;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句话挂在嘴边,组织申请建设了规范的党员活动室,旗委组织部给配备了65寸触摸式电视、音响、麦克等党建直通车设备,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搭建了有力的平台。他把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定为“主题党日”,并雷打不动地坚持下去,这不仅使全体包联干部、苏木班子成员、村委会全体党员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凝聚了人心,达成了共识,更为推动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从规范制度入手,健全村“两委”学习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行周例会制度,确保了村“两委”班子始终是脱贫攻坚的坚强核心力。如今的甲力汉村,在闫佳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有力的配合下,村“两委”班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干部人心思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发展思路逐步明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干部和群众都豪情满怀,干劲实足,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如此,闫佳觉得,这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他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加积极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不辜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全媒体记者 李璟)